-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司他丁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乌司他丁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1
1 资料与方法 2
2 结 果 3
3 讨 论 3
文2:乌司他丁对血乳酸清除率的影响 5
1 资料与方法 5
2 结果 7
3 讨论 7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乌司他丁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文1:乌司他丁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研究表明体外循环的机械剪切作用、血液与体外循环的人工材料表面接触,可启动并激活中性粒细胞,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进一步引起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损伤,已成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乌司他丁(ulinastatin)作为蛋白酶抑制药已广泛用于心脏手术中对重要脏器的保护,但目前乌司他丁对老年体外循环相关性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极少,笔者在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老年患者的手术中使用乌司他丁, 观察其对老年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将2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心功能2~3级、行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男性百分比、体重、NYHA心功能3级病人数、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数分别为〔(±)岁 vs (±)岁,40% vs 30%,(±)kg vs ( ±)kg,2 vs 1,3 vs 4〕。两组病人均在入手术室后右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置管。芬太尼、潘库溴胺诱导麻醉。泵输芬太尼、潘库溴胺维持麻醉,同时吸入安氟醚进行复合麻醉。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
手术及体外循环方法 正中开胸,肝素抗凝,常规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主动脉根部常规插灌注针,试验组主肺动脉根部同时插灌注针,建立体外循环。在鼻温降至32℃时阻断升主动脉,停呼吸,使用冷血心脏停搏液进行心肌常规灌注。经右心房-房间隔径路置换二尖瓣,均间断褥式缝合人工机械瓣,闭合房间隔切口后开放升主动脉,观察三尖瓣闭合情况(全组均未行三尖瓣成形术),缝合右心房切口。当鼻温达到37℃,心跳有力,平均动脉压在60 mmHg以上时,停体外循环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min vs (±)min,(±)min vs (±)min,(±)min vs (±)min〕
检测指标 分别于诱导前(T1)、转流1 h(T2)、停机1 h(T3)、停机24 h(T4)4个时点抽取动脉血3 ml,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及IL10的浓度。为排除体外循环时血液稀释对测定值的影响,所有数据都按下列公式进行矫正,矫正值=实测值×(术前HCT/采样时HCT)
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对两组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以x±s表示。
2 结 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前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心功能、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两组病人组内比较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T1时点(P);其中试验组的TNFα和IL6的浓度在T4时点明显回落但仍高于手术前水平(P)。两组间比较,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麻醉前无明显差异,但在T2、T3、T4各时点实验组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而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见表1。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TNFα、IL6、IL10测定结果与T1比较:1)P,2)P;与对照组比较:3)P,4)P
3 讨 论
体外循环经数十年的探索与改进,技术日益成熟,其安全性明显增加,使得重症和复杂心脏直视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下降。但体外循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仍然是心血管外科患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已成为目前心血管外科的重要研究课题。老年人心肺生理储备下降,代偿能力、免疫能力低下,机体反应能力差,重要器官功能趋于衰退,并存疾病多,对体外循环的耐受性较差,心脏手术后更易出现体外循环相关性损伤。
体外循环的机械剪切作用、血液与体外循环的人工材料表面接触,可启动并激活中性粒细胞〔1〕。致炎介质随后通过扩增中性粒细胞激活而进一步加重肺损伤〔2〕。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可在体循环及肺组织内进一步释放一定数目的蛋白水解酶和氧化化学产物。这些产物包括降解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病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临床医学.doc
- 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相容性研究.doc
-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的表达临床医学.doc
- 大鼠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doc
- 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doc
- 呆聪液对痴呆大鼠模型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临床医学.doc
- 压力波法测量脉搏波速度的重复性评价.doc
- 柔肝消癥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临床医学.doc
- 嘌呤核苷酸补偿对海洛因依赖大鼠痛阈的影响.doc
- 抑胶素对大鼠脑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doc
- 卡配因I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通路在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中的变化临床医学.doc
- 骶骨歪斜解剖学观测及其意义.doc
- 宫颈癌及其淋巴转移灶淋巴归巢受体LselectinCD44ICAM1表达的对比研究临床医学.doc
- 刺芒柄花素雌激素样作用及其与血脂相关性研究.doc
- nm23H1等位基因缺失与喉癌转移相关性研究临床医学.doc
- 灵龟八法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临床医学.doc
- 松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临床医学.doc
- 黄芪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临床医学.doc
- 丹酚酸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细胞血管舒缩因子的影响临床医学.doc
- 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临床医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