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并不排斥一元-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的研究_1.docx

多元并不排斥一元-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的研究_1.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多元”并不排斥“一元” 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的研究 ? ? 在学术研究中,部分学者崇尚西方的理性至上,倡导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导向,标榜学术研究一定要通过除魅而走向理性化,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学术自由与独立,强调科学不应有国界,而应真理至上、价值中立,把当前学术研究的质量问题归结为政治权威的束缚,因而主张学术研究要想走上真正的科学化道路,就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从而大力倡导淡化意识形态。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生活中,除马克思主义的专业研究人士外,大部分个体都试图去回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些被认为相对敏感的词,通常只关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属性,而从根本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学术性与文化底蕴:它之所以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以及与中国实践的相得益彰。学术研究固然应该真理至上,但是我们也忽视了科学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所以用科学来反对意识形态,往往就是一种无稽之谈。部分个体经常觉得别人的思想、信仰是被政治化的,充满意识形态的印记,却没有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分析所依据的逻辑前提也往往被意识形态所包围。[3] (二)高校德育的形式化致使学生政治理性的不足 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通过高校德育来进行。我国高校德育的主要形式与中小学德育一样,都是由专门的、所谓“政治”老师来执教,德育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政治老师的任务,其他大部分老师主要负责相应的学科教学;德育内容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评价方式主要是:本专科生参加考试,研究生提交相应专题的课程论文,考试主要反映对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论文反映对相应专题的认识程度。虽然,政府部门及高校一直在不断完善高校德育的课程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仍不高,高校普遍并未贯彻与执行全员育德、全方位育德的理念。面对普遍的生存压力,学科老师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学生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德育则常常被师生边缘化,师生普遍认为德育就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老师上课的独白式、内容的理论抽象化与中学德育的重复化无疑使学生更反感马克思主义,原本层次丰富、内涵深刻、动态发展的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经常淡化为传递层次和内涵较为单一的、静态的道德理论与规范[4]。 这种偏重灌输与训导的模式多数时候让学生单纯地记住了普遍性的道德规范与知识,当下学会顺从权威,却从根本上阻断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本有的好奇与兴趣,只觉满篇大话、套话、空话,太过于压抑个性。面对多元价值文化的碰撞带来的社会性普遍道德危机,高校德育并未引导学生如何在价值层面思考与鉴别各种文化观念,去理性地选择,确立科学的政治信仰;反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授形式有余而实质不足。如此相对零碎、空壳的德育如空中楼阁般若隐若现,无法给学生提供一种理性上的认同感、文化上的归属感,学生并不曾真正地了解德育到底为何,马克思主义到底何为,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够在中国扎根并枝繁叶茂,而是在不足够了解其内涵的情况下因枯燥乏味与厌倦就断然否定了它。部分学生经常是饱有政治热情,而又缺乏相应的政治理性,无法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政治信仰,无法在学术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关怀社会现实问题。再者,部分教师在对过去抽象的信仰教育反思甚至是反叛的同时,已经不再相信任何教育或说教,更此极端着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所教授之思想。[5]在学生的教育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显然会不足,更不会注意引导学生对马恩经典著作的研读,更何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方法论。 此外,德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传递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而专业教育中部分老师在学术自由的旗号下,对西方多元文化青睐有余、批判不足,更有甚者大力褒扬“意识形态终结论”、“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教导学生要积极接受西方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淡化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某种程度上,专业教育这条暗线中的某些思想经常消解着德育这条明线所传递的价值观念,相对对立与冲突的两种指导思想与理念,使学生愈发走向信仰的困惑,也降低了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可以说,对当前的高校德育而言,精神和文化价值层面上的危机乃是其最深层次的危机[6],也是当前社会道德危机和个体信仰危机的根源。 (三)功利主义倾向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功利主义强调的是个体行为的现实功用和实效,即“行动的唯一恰当的、在逻辑上有效的理由,终究是功利的考虑”,把对利益的诉求作为个体行动的准则。[7]虽然其试图调和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宣扬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但是这种总量上的最大幸福并不代表每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是同等幸福的,而只是保证了部分相关参与者的最大利益,所以其本质上是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价值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之下,功利主义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