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史实”与“史观”——史传文研读交流专题(活动七)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课件 胡适在《实验主义》中曾说:“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他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实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在史家的笔下,历史有没有被打扮过呢?活动导入活动目标:1.比较史传文与“史实”的差异,思考史家在行文背后隐含的“史观”。2.学习从文学和历史两个角度思考社会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思维方法。 诵读诸子散文,了解文化背景活动1 诸子选文词句疏通 活动2 诸子文研读交流微专题1 理解文意,探究思想活动3 体会诸子文章特色活动4活动5 两篇史传文的阅读疏通单元任务“透视典籍,追索文明”交流会 品评史传文中的人物形象活动6 史传文研读交流微专题2 史传文中的“史实”与“史观”活动7史传文的叙事特色活动8 讨论典籍的当代价值活动9 阐述阅读思考微专题3 文言词的积累活动10 文言实词的归纳积累微专题4专题活动路径课前活动课中活动 自我探究晋与秦发动战争的原因。交流晋与秦发动战争的原因。探究秦与郑盟、项羽放过刘邦的真实原因。讨论秦与郑盟、项羽放过刘邦的真实原因。 思考史家记述历史的标准。交流史家记述历史的标准。活动步骤课中任务一《烛之武退秦师》中左丘明思想探究1.看地图,读资料,分析晋、秦围郑的原因。文中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你认可他们的理由吗?活动过程 (城濮之战)楚师败绩。……(晋)作王宫于践土。……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晋栾枝入盟郑伯。王谓叔父(晋侯)曰:“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晋文公之季年。诸侯朝晋。 ——《左传》作者在前文交代晋侯的代行天子令。表明晋发动这次战争为了教化,不是屠戮。如果认可这一礼法,这场战争是合理(礼)的。活动过程 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 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是岁郑伯亦卒。 郑人或卖其国于秦,秦穆公发兵往袭郑。十二月,秦兵过我郊。襄公元年春,秦师过周,无礼,王孙满讥之。兵至滑,郑贾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十二牛劳秦师。秦师惊而还,灭滑而去。 ——《史记·世家第九》 《史记》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更全面,从一些细节上更突出了“春秋无义战”的特点。活动过程2.从左氏的叙述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呢?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将诸侯争霸战争纳入“礼”的规范中。“为国以礼”“以礼而霸”。活动过程课中任务二从《鸿门宴》探究司马迁的历史观1. 司马迁笔下,刘邦为什么能够逃过一劫安然回营?你觉得这个情节有没有细节上的疑点?2.项羽不杀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结合阅读文本《鸿门宴有关叙事情节的再梳理》进行思考。活动过程 至于刘项冲突的有关事件之“隐性互见”,如果将《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留侯世家》和《樊郦滕灌列传》等相关性较为密切的传记文本集中起来阅读,便不难发现。比如,《史记?高祖本纪》说:“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在《项羽本纪》里,虽然相关情节交代得非常详细,但是“因以文谕项羽”这一关键性一笔却无有涉及,于是给人一种假象,似乎项伯很弱智,而项羽也很低智,狡猾的刘邦欺骗、糊弄一下竟得逞了。至于这个类似于“保证书”的“文”,究竟说了什么,虽然不可详知,肯定关乎刘邦和整个西路军的身家性命。“黑云压城城欲摧”,高压下的刘邦一定作出了巨大的让步甚至是牺牲性割舍,才获得一时的和平的。 ——吴礼明《鸿门宴有关叙事情节的再梳理》分析点拨从“个人因素”和“历史形势因素”这两个角度,综合思考课文中历史事件的复杂成因。(1)从个人力量的强弱对比来看,项羽没有杀刘邦的必要。(2)杀刘邦后在诸侯中造成的不良影响。(3)项羽为人重感情、讲义气,吃软不吃硬。(4)项伯告密后安然无恙、刘邦在宴会上的逃脱,从情节上固然有不合理之处,但也是司马迁为烘托人物、制造矛盾进行的艺术加工。可见,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为了塑造项羽的形象,凸显他的性格,对某些事件做了艺术处理。 合于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初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活动过程小结史实史传史观史家笔法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看待战争时重视“礼”“智”“勇”“武”等儒家观念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秦末农民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