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PAGE
《阁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悲壮雄浑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2、学习通过分析意象,描绘意境特色,体味诗人情感的方法。
3、体味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与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悲壮雄浑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2、学习通过分析意象,描绘意境特色,体味诗人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分析意象,描绘意境特色,体味诗人情感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板书设计:
表示时间地点的意象
意象 意象的色彩
意象的历史内涵(典故、约定的意义)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客居天涯的凄寒
悲慨 百姓劳顿的痛惜之情
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
一事无成,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2、借典抒情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一场乱世罹难,江山已满目疮痍。“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国家动荡,百姓难安。身处其中的诗人杜甫,因其官职卑微,生活艰辛,更是以文人而混迹于民间,深味百姓之苦,他用他的诗文记下了乱世的历史,也记录了他忧国忧民的慨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称为七言律诗,“千秋鼻祖”的《阁夜》,来看看杜甫的忧思吧。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712——770)生于河南巩县。杜氏家族自魏晋以来一直尊奉儒学,以济民救世为己任。杜甫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曾说“诗乃吾家事”。济世救民与对于诗歌的艺术追求,成了杜甫终身来完成的事业。青年时期的杜甫度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岁月,并于744年747年两次与李白同游。并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35岁那年,公元747入长安求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离乱之中写下了著名的《春望》“三吏”“三别”;760年杜甫至四川,次年在严武的庇护下于成都浣花溪畔草堂内相对安居了四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离开成都;765年到达夔州,两年之后(768),买舟回乡,战乱之中,奔波辗转,最终于770病逝于小舟之上。
2、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
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3、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一)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正音:①景:yǐng 日光;②:霁:jì 雪止;
(二)再读诗歌:感知诗歌格律
1、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节拍:读出节奏美。
2、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正音:①景:yǐng 日光;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生物_【课堂实录】种群的特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通过激素的调节(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课堂实录】Animals in Danger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课堂实录】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书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课堂实录】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课堂实录】政府:国家行政机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课堂实录】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课堂实录】Animals in Danger Exercis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