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善译理论和西方对等论的对比研究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善译理论和西方对等论的对比研究 1
一、马建忠的“善译”翻译观和西方对等论 2
(一) 马建忠提出的“善译” 2
(二) 西方对等论 3
二、“善译”和西方对等论的比较 4
(一) 相似性 4
(二) 相异性 6
三、对“善译”和西方对等论的评价 8
四、总结 9
文2:西方企业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及启示 9
1.西方激励理论 9
2.西方激励方法 11
3.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2
(1).奖金激励多样化 12
(2).注重工作激励 13
4.结语 14
参考文摘引言: 15
原创性声明(模板) 16
文章致谢(模板) 16
正文
善译理论和西方对等论的对比研究
文1:善译理论和西方对等论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ood Tralation and Western Equivalence Theory
Li Yixuan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t both Chinese tralation thoughts and western tralation theorie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numerous theoretical Ma Jianzhongs “good tralation”and western equivalence theory as examples,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tudy the 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make an evaluation for these aim to deepen the undetanding of these two theor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lation theories。
Keyword:
good tralation; western equivalence theory; comparison;
一、马建忠的“善译”翻译观和西方对等论
(一) 马建忠提出的“善译”
明末清初, 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提出了“善译”的翻译理论, 具体内容如下:
夫译之为事难矣, 译之将奈何?其平日冥心钩考, 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文字深嗜笃好, 字栉句比, 以考彼此文字孽生之源, 同异之故, 所有相当之实义, 委屈推究, 务审其音声之高下, 析其字句之繁简, 尽其文体之变态, 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所由然。夫如是, 则一书到手, 经营反复, 确知其意旨之所在, 而又摹写其神情, 仿佛其语气, 然后心悟神解, 振笔而书, 译成之文, 适如其所译而止, 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 是则为善译也已。
从以上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马建忠首先强调译者必须精通源语语言和目的语语言, 要具有很高的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他接着提出, 译者还要学会对这两种语言进行比较研究, 对每一字词进行推敲, 考察两种语言文字产生的渊源, 领悟其异同, 弄清文体的变异, 体会要义。最后, 他又指出要反复阅读原文, 之后才能有效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旨”“神情”和“语气”, 从而使得译文忠实于原文, 达到“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这一良好效果。
(二) 西方对等论
西方的对等论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翻译标准理论。早在十八世纪, 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首次提出了“同等效果”理论。此后, 理论学家们开始尝试较为系统的分析翻译问题。比如, 前苏联翻译学家费道罗夫提出了“等值翻译”理论;英国的卡特福德提出了“语篇对等”;美国的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德国的维纳·科勒提出了“对应与对等”等等。其中, 当属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影响最为深远。所谓“功能对等”就是强调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读者在感受上基本相同。翻译文本时, 除了要有词汇这种表层意义的对等, 还应该具有深层次意义的对等。当目的语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和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表现一致时, 便达到了最佳的翻译效果。功能对等包含两个层次的对等, 分别是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最高层次的对等是指目的语读者能够按照源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来理解译文, 这是译者追求的最理想的状态;最低层次的对等是指目的语读者能够通过对译文的理解, 而想象到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