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自学式 组内合作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 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 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自主学习展示
1、字词
惊惶 jīnɡhuánɡ 欺侮 wǔ 呜咽yè 咀嚼 jǔjué 酣然入梦hān
矗立 chù 蜷 quán 陡dǒu 落得很远là 苛捐杂税kē 缀 zhuì、
2、作者简介:陆定一,生于1906 年,江苏无锡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电机科。曾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1934 年参加长征。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八路军野战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
三、学生通读全文
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阅读这篇课文,注意课文的记事顺序,划出描述山势险峻和表现作者在山上过夜的 细腻感受的一些生动句子,想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注意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合作交流
认真读课文,填写下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第一天 下午傍晚
天 黑 上半夜半夜
第二天 黎明下午
地点 人物 所做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展示
三、学习课文,合作探究(解决难点)
1、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 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并说说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3、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 ,—
—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 ,——观察角度是既有( )视,又有( ) 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这“意志”指什么?)
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六、总结
板书设计:
老山界 陆定一
决定翻
时
间 翻山经
山
走路难
过 睡觉难
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
序
吃饭难
处境难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翻山以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