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标分析
【课程内容】
《警察和赞美诗》
【课标解读】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是鲁人版必修四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具有经典性,学习本文要深入探究,体会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式幽默语言和欧亨利独特的创作风格“含泪的微笑”。
【课标实施】
在课标实施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高中同学们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对外国小说是不陌生的,上学期已经学过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套中人》,对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经典名篇进行过初步的鉴赏。所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
2、教师要适时点拨
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这种熟悉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同学们对文本阅读的把握,既要让同学们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同学们学会鉴赏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去粗存精,抓住有用的信息。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警察和赞美诗》是鲁人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的第二篇自读课文,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教材内容分析】
《警察和赞美诗》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名篇,是短篇小说的杰作。作品写到流浪汉苏比在冬天来临之际,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都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莫名其妙逮捕了,小说的矛头直指当时美国社会,真实地反映了不明是非,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因为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警察和赞美诗》就成为让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的重要一课。
教材主要落脚在学生对课文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的整体把握,对幽默诙谐的语言的揣摩和对巧妙组合的题目的理解上,进而理解欧亨利的创作风格“含泪的微笑”,真正把握小说主题,深刻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感受欧亨利高度的责任感、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批叛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表达的能力,本节课以探究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含泪的微笑”为重心串联整堂课,采取主问题引导式。以“含泪的微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情节、语言、题目等角度深入到文本中去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习得主题和内涵。为了完成以上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的补充拓展,努力让学生对文章有较深的理解和思考。
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有一些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对阅读较复杂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如何直面社会人生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深奥的话题,尤其是当代的高中生。社会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他们没有直接的体验;社会人生的问题,他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地思考过。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深入课文,体味“含泪的微笑”独特的创作风格,分析情节,揣摩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复杂深刻的感情。
【教学方法选择】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同学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以“含泪的微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情节、语言、题目等角度深入到文本中去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习得主题和内涵。
所以这节课,结合学生的现状,通过创作风格的探究让学生学会理解文本,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红色文化展览馆设计说明.docx
- 基于用户体验的微信应用小程序设计.docx VIP
- 【广东地标】《混凝土氯离子控制标准》DBJ∕T 15-232-2021.pdf
- 比亚迪管理制度资料.doc
- 合同履行良好证明模板 .pdf VIP
- 《热辣滚烫》电影分享.pptx VIP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doc
- 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北京市选拔赛理论参考题库及答案(金属文物修复师261题).docx VIP
- 20250320-AiDD-人工智能行业2024AI+研发数字峰会:打造自适应AI运维智慧体,大语言模型在软件日志运维的实践.pdf VIP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