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引商刻羽的命题(论文范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拾引商刻羽的命题(论文范例)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2 文1:重拾引商刻羽的命题 2 一、语境的追问 2 二、“流徵”为何物? 3 1.【晋】王嘉【梁】肖绮《拾遗记》[1] 4 2.【汉】司马相如《长门赋》 5 二、《与古斋琴谱》之释义 6 三、《山丹丹》、《蓝花花》的联想? 8 四、再看“杂以流徵” 10 1.通过“流徵”实现调式的转换 10 2.通过“流徵”实现乐种的转换 10 注释: 11 文2:重拾中学图书馆的魅力 12 1 学生不喜欢去图书馆阅读、借书的原因 12 1.手机的诱惑 12 2.教辅的泛滥使学生没有时间进入图书馆。 13 4.图书的更新速度太慢,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13 2 重拾图书馆的魅力是时代的需要 14 1.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14 2.是周末留校住校生的需要。 14 3.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需要。 14 3 重拾中学图书馆魅力的措施 15 1.开设图书管理选修课吸引学生 15 2.发挥图书管理员的特长,吸引学生进入图书馆。 15 3.联系语文教研组,让图书馆成为学生们上阅读课的场所。 15 4.对爱阅读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 16 5.调整图书馆开放时间 16 6.修正?D书购买方式,及时告知学生 16 参考文摘引言: 16 原创性声明(模板) 17 文章致谢(模板) 18 正文 重拾引商刻羽的命题(论文范例) 文1:重拾引商刻羽的命题 作者简介:陈 明(1969~),男,文学硕士,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科研处副处长(武汉 430060) 收稿日期:2011-06-18 一、语境的追问 一般认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母题源自于宋玉《对楚王问》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而对于该文献来源,郑祖襄先生在《关于“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史料问题》一文中列出了多种不同版本的类似记载。现略举两例如下: 其一,刘向《新序》(杂事一)有曰:“楚威王问于宋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角,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其二,《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二)“乐部十歌三”引《襄阳旧传》云:“宋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俚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万人;中而曰《阳阿采陵》,国中唱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鲁离》①,含商吐角,绝节赴曲,国中唱而和之者不过数人。盖其曲弥高,其和盖寡… 从以上两例文献可以看到:与“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相类似的提法还有“引商刻角,杂以流徵”和“含商吐角,绝节赴曲”。除此之外,王光祈在《中国音乐史》中还源引刘向《战国策》中“郢人作《阳春白雪》,其调引商刻羽,杂以清角流徵②。”凡此种种,不论何种表述,在该语境中所传递的是一个相同的信息――包含“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等类似要素的音乐作品,在创作手法或演唱(演奏)技巧方面所体现出的专业性、艺术性肯定大大甚于前者!不然怎会一国之中“属而和者”仅数人?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现象:从“属而和者”人数看,由多到寡有四个层次。前三个层次中都对应地列出了具体音乐作品,如“和者”最多的是《下俚巴人》,其次是《阳春白雪》。惟独对“和者”最少的作品避实就虚,只用“引商刻羽(刻角),杂以流徵”这种专业的术语作了归类式的描述,而不举例说明。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在音乐方面尚有一定专修的宋玉当时为什么要留此悬念?是作品年代久远而记不清名称?是作品太“专业”而说不出名称?是太稀少而不知道名称?继而引发后人无尽的猜想和探索。 二、“流徵”为何物? 从文字表述的前后关系来看,令“和者寡”的乐曲是“引商刻羽(刻角)”在先,然后再“杂以流徵”的。两者相加,使乐曲有了双重的难度,所以“和者寡”。那么到底何为“流徵”?以下两段文献或许能给出一点其实。 1.【晋】王嘉【梁】肖绮《拾遗记》[1] 师延者,殷之乐人也。设乐以来,世遵此职。至师延,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绝,而或出或隐。在轩辕之世,为司乐之官。及殷时,总修三皇五帝之乐。拊一弦琴则地只皆升,吹玉律则天神俱降。当轩辕之时,年已数百岁,听众国乐声,以审兴亡之兆。至夏末,抱乐器以奔殷。而纣淫于声色,乃拘师延于阴宫,

文档评论(0)

ayun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