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docxVIP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及对策措施。方法通过对医务人员工作环境中各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各种应对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危害。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健康;危害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05(a)-0092-02   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医疗诊查工作过程中要面对各种疾病的患者接触感染性疾病,各种化伤因子及有放射性的医疗设备,可能会由于防护全或设备缺陷等原因受到生物、化学、以及锐器、射线等物理有害因素侵害。同时在职业过程中,还会因执法责任、医患矛盾等经常保持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医务工作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医疗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医务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的安全到位,对于医院开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保护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改善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情况调查   根据2018年4—11月对国内10560名医务工作人员现场问卷调查得出,医务人员损伤性疾病发病率占16.53%,其中针刺伤49.4%,口腔溃疡38.4%,月经异常29.7%,切割伤28.5%,碰撞伤28.5%,扭伤20.5%,皮肤皲裂18.4%,过敏性炎16.8%,皮疹15.7%,摔伤14.3%。与工作相关性疾病患病率为6.06%,其中慢性咽炎25.7%,慢性鼻炎25.7%,神经衰弱22.1%,腰颈椎病20.9%,胃溃疡14.3%,下肢静脉曲张11.4,抑郁症7.5%等[1]。   2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根据国家对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将医疗卫生行业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归纳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社会性4个方面致害因素。   2.1生物性致害因素   生物性致害因素主要有,致病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等有害因素。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生物性致害因素主要有感染传染病的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2]。   2.2物理性致害因素   物理性致害因素主要有,噪声危害、高温灼伤、电伤、电击危害、辐射危害、针刺伤害等。医院有多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诊疗装置及物品,放射物辐射伤害是医务人员最严重的职业危因素之一。医院使用超声波和激光,有时会因为操作不规范或者设备缺陷等因素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事故,在医务人员进行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外科手术缝合、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其危害性不仅是针刺损伤本身,更加严重的是通过病原体血液感染肝炎、艾滋病病毒。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有超过2/3的医务人员在一年内至少受过一次针刺伤,有100~200名医务人员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我国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1075名临床护士抽样问卷调查统计,共发生器针刺事件3780次,有866人发生过针刺伤害,发生率80.6%,人均被刺伤率3.5次/人。被刺伤的866人中有645人被污染过的针头刺伤,被污染刺伤率为74.5%[3]。   2.3化学性致害因素   化学性致害因素主要是有毒品、腐蚀品通过呼吸道、皮肤急性或长期慢吸入、接触等造成中毒危害、腐蚀性危害[4]。医务人员工作中要接触各类消毒灭菌剂、麻醉剂、抗肿瘤药物等多种化學物质,可能因为药物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用药次数过多,操作失误或者配合不当,使用不规范等原因引起化学性损伤,导致化学物质腐蚀和化学物质急性和慢性中毒。例如,甲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急性大剂量接触可致肺水肿,是护士职业性皮炎、哮喘最常见的原因;抗癌药物可能对医务人员造成毒性反应和遗传损伤。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可能导致不良妊娠、肝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   2.4心理社会性影响因素   心理社会性因素是长期过度工作紧张,工作强度大,执业圧力,医患纠纷导致焦虑、急躁、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综合医院86%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的人有疲乏感,48.6%的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40%的人情绪不稳定,27.74%的人存在焦虑、急躁、抑郁等心理问题;16%的人因得了身心疾病而离职;12%的医生曾经患过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