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树立教学勇气,找回教师自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2013-09-22 一、教师要勇于问“我是谁”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关心的首先是“做什么”(就是我们应该教什么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其次讨论更深一点,就问“如何做”(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术能让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再次,也会偶尔谈到“为什么”(就是我们的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最后,即使有也很少人会问到“我是谁”(就是教师内心深处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的本性是什么,我源自心灵的呼唤要我成为谁,如此等等)。 当然,“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也是优秀教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同时又不能忘了“我是谁”这个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我是谁”涉及的是教师的心灵。我们说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启发,但更多的则是在人格完善方面。我们知道, “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3由此可见,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个自私的做法,它更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是优秀教学必备的要素。对自我的认识不仅能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还能将所教的学科融入到自我的经验中,用生活的朴素和个性的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能鼓起勇气,探索源于心灵的自我时,就已经意识到并且能够做到把心灵向学生和学科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这种勇气源于对自我认知的强烈情怀。他迫切寻求当初选择教学这个职业的人生激情,对教学赋予的伟大理想, 在教学中想要实现的可敬的人生价值。就为了这份最初的理想而执着着。也只有找回了这份年轻的热情,教学生涯才会充满奋斗的意义。 “我”究竟是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更是一个挖掘心灵的问题。失去灵魂的教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只会在模仿中徘徊;他也找不到学生在哪里,只会用教师固有的权威镇压、制服学生;他还找不到所教的学科是什么,只会把书本上的符号用一些技术手段灌输给学生。于是,这样的教师就生活在恐惧中,惧怕自己完不成教学目标而失去养活自己的稳定工作;惧怕自己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引起学生的反动;惧怕自己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袭,跟不上时代的变迁。越是恐惧,就越要用专业主义保护自己,封闭在自己的课堂上,不与学生交流,不与同事探讨,过着一种完全迷失自我并与自我分裂的生活。 “我”并不是一个可怕的主体。能找回真正的自我就能消除教师的恐惧,坦然接受学生和学科的挑战,并与学生一起生活,一起进步。源于心灵的真我一直与我们并存,敢于直面心灵,就会给心灵的舒展开辟道路。教学活动也能找到与本性的契合,将某种方法技术、模式范型运用得得心应手。把心灵释放,敢于追求心灵的选择,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从此过一种摆脱恐惧的生活,一种与自我不再分离的真我生活。 二、教师要学会引导真我的实现 引导真我的实现是要找回源于心灵深处的自我。给真我留有充足的空间,实现个性的解放。同时还要防止走入教师孤立的个人化倾向。优质的教学不是教师自我的封闭式教学,需要与由教师、学生、学科一起编织成的共同体一起生活。也许是教学这项工作的独特性,就是教师在走进教室这个工作场地,便把同事关在门外。结束以后又很少与同事谈论在自己的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反倒认为“我的教室就是我的城堡,其它封地的君主一概不受欢迎。”143止步于自己的一片狭小天地,不但不能取得教学上的进步,而且还会孤立真我,阻碍真我的实现,导致心灵的扭曲。 教师真正的自我是在共同体中培养起来的, 脱离不开共同体这个大家庭。在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下,在自我的反思后一步步迈向开放的心灵。 (一)暴露不足,完善自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所以拿别人的缺点当笑料的人是一个没有自知的人,同样地死盯着自己缺点而自卑的人也没有充分的自知。正确的做法是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看到自己的优点,把别人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努力向榜样看齐,以弥补不足之处。既不要羞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又不能止步不前。只有勇于暴露不足的人,才会敢于接受真正的自己,并在共同体中不断完善自我。 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一味地以教师固有的权威来威吓学生,无形中便给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设置了障碍。如果教师能展示真实的自我,承认对知识的不熟悉,承认对学生背景的不了解,承认自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那不就消除了和学生之间存在的等级差别和地位的不平等吗?在学生面前站立的正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一个没有掩饰自己,一个将知识置于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这就是骑士精神 “在他乡”专栏读后感.doc
- 中古佛教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读后感.doc
- 中西哲学会通何以可能——牟宗三《中西哲学会通十四讲》读后感.doc
- “成见”与“刻板成见”——《公众舆论》读后感.doc
- “青春是美丽的”——吕鸣亚老师《巴金的母校情》读后感.doc
- 《曾军良与魅力教育》读后感.doc
- 《传播学史》读后感:传播学需要“宗谱”.doc
- 《大国崛起》观后感.doc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doc
- 水粉画下掖着的孤独男女——小说《长崎》读后感.doc
- 提高全社会的建筑理论修养——《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读后感.doc
- 体万法之源,察众妙之体——王辉武《心病条辨》读后感.doc
- 网络媒介对社会行为的新影响——《消失的地域.doc
- 网络时代的新特征——《世界是平的》、《理解媒介》读后感.doc
-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战略管理》读后感.doc
- 洗尽铅华尘埃落定——《平凡的世界》读后感.doc
- 项目选择是最重要的投资决策——《资本如何布局》读后感.doc
- 新城市主义的区域发展模式——Peter Calthorpe的《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doc
- 新时代呼唤散文精品力作——《崇左文艺》散文专号读后感.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