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铁行业专题报告
1.钢铁行业自2005-2021年间共有五段超额收益行情
回顾2005年以来,钢铁板块相对于沪深300的表现,我们选取持续时间半年以上,回撤相对较小,共有五段超额收益行情。阶段1: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9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94%。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出口增加与房地产投资上升,钢材需求扩大,钢价上涨超50%。这一阶段国内外经济态势良好,需求高涨,推动钢材“量价齐升”,价格指数从100上升至160,产量同比增速保持在10%以上。
阶段2:从2010年7月到2011年4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23%。这一阶段驱动力来自于政策刺激下游需求、提升抬高钢价,钢价上涨超40%。为应对经济危机,“四万亿”政策振内需,降准降息等逆周期调节措施力度大。2010和2011年,保障房建设进程加快,建设目标分别在580和1000万套。同时,在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刺激下,汽车与家电产量不断上升。钢铁业需求回暖,涨幅超过大盘。阶段3: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6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112%。这一阶段驱动力来自于需求改善预期,期间行业利空出清,一带一路及地产松绑,需求预期强化,行业估值提升。由于2012年盈利明显下滑与信贷收紧,钢铁企业开始“主动性”减产。2014年后钢铁产量同比下降明显,不断向0趋近。牛市中,对业绩良好的预期叠加货币宽松带动钢铁估值超过大盘。
阶段4:从2016年5月到2017年9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34%。这一阶段驱动力来自于供给压产叠加棚改促需求,钢价上涨超80%。去产能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需求稳定,产量减少驱动钢价上涨,带来大盘回升时期的超额收益。阶段5:从2021年2月到2021年9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96%。这一阶段驱动力来源于供应链受阻及供给收缩,钢价上涨超40%。2021年碳中和概念继续升温,钢铁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压产效果显著,叠加需求边际回暖,行业盈利改善。
2.产业集中度提升,供给端对于盈利的影响逐渐增强
2.1.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行业盈利大幅改善
供给侧改革以来,产业集中度提高,压产效果显著,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改善。钢铁业前十大钢企产量占比由2015年的35.4%提升至2021年的41.5%。2017年后中国粗钢产量当月同比均值为3.43%,较去产能政策实施前(10.29%)大幅放缓。钢铁业于2016Q4扭亏为盈,结束了持续一年半的负盈利时期,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其中,2017Q3行业归母净利润TTM环比增加73%。钢铁业盈利改善来自供给端的逻辑增强。2018年后,除疫情修复时期因低基数带来的高增长,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钢铁传统下游需求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增速快但占比低。随着房地产及“铁公基”等传统需求增速放缓,钢铁需求端的盈利增长逻辑逐步由传统下游产业政策促进,转为新兴产业增长及占比变化。同时,供给侧改革叠加“碳中和”政策要求,钢铁业压产限产,对下游议价能力增强。
2.2.需求端以地产与基建为主导,地产占比超过四成
房地产构成钢铁业的主要需求来源(42%),其次是机械,基建,汽车和能源,2021年这四部分占钢铁消费需求近95%。其中,房地产及基建端需求增长呈现颓势:2018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开发完成额累计同比的期间均值分别为4%、8%;2018年以前均值分别为22%、21%。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产业发展向上,对钢铁业的需求快速增加,但总体占比较低。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022年以来同比增速均值为49%,2021年汽车占钢铁的下游需求为9%,2021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量的15%。
2.3.板块超额收益通常发生钢价上行期
前两阶段(2006-2011)下游需求旺盛,钢铁产能持续扩充,板块收获强贝塔收益。2011年后,经济增速见顶,下游需求持续不振,同时前期产能过剩,钢铁业基本面恶化,开启漫漫衰退路。第三阶段(2013-2015),行业不利因素出清,下游需求不振,铁矿石及钢价齐跌,行业主动减产,在衰退中孕育新机。此时经济调结构,同时“一带一路”及地产松绑强化需求提升预期,叠加流动性宽松,板块与市场共振实现超额收益。供给侧改革后,板块由估值转为盈利驱动;同时需求对钢价的驱动力下降,来自供给端的价格拉升逻辑增强。后两阶段(2016-2021)钢铁业压产限产,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前十大钢企产能占比提升至41.5%。行业议价能力变强,整体盈利能力较前期大幅改善:2005Q4-2016Q3行业季频归母净利润TTM均值为132.6亿元;2016Q4-2022Q1均值为784.2亿元。
3.2006.10—2007.9,内外需共振,钢材“量价齐升”
阶段1:持续时间342天,钢铁板块涨幅为452.85%,同期沪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