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同朔旺火”的现状论当今旺火文化的传播
?
?
田睿
摘 要:旺火是同朔地区极其重要的习俗,但随着旺火造成的环境及资源问题日益严重,这一同朔地区年节时最隆重的活动渐渐淡出人们视野。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于民俗文化的重新推崇,旺火正在以更多样的形式回归到同朔地区人们的生活当中,本文就旺火近年的生存背景,出现的新变化,试讨论旺火这一习俗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Key:旺火;同朔地区;文化传播
道光年间《大同县志,风土》记载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磊磊高起,状如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1。旺火是用煤炭,木材做材料,按照塔的形状和一定的方位垒砌而成的火堆,因点火后火势很旺,寓意家人一年红红火火旺气冲天,故称其为旺火。
同朔地区何时出现旺火习俗已无据可考,但在明清时期已出现大量的文献记载。历史上的旺火习俗属岁时节日民俗,同朔地区的旺火主要集中在冬至、除夕和正月十五等时节中。随着时间的发展,旺火逐渐渗透在同朔地区人们的人生礼仪中,现简述旺火在不同场景中的意义。
冬至旺火主要集中在煤矿工人家,一般规模较小,外面是炭,里面是柴火。大同地区煤矿会在元宵节前后放假三天,各煤窑主集资请戏班子在庙前戏楼搭台唱戏三天,白天唱戏晚上点旺火。直到现在大同许多国有煤矿还有这样的习俗,只是唱戏渐渐改为各个煤矿锣鼓队的秧歌竞演。
除夕时的旺火仪式是同朔地区人们最隆重的年节活动之一,旺火须由家中的当家男性来垒制2。垒旺火时也有一些忌口不可以说像“倒了”“塌了”“不旺”等。旺火点燃时可将馒头置于其上烤,民间流传着吃了“烤馍馍”可保佑新一年的身体康健。家中“逢九”3的人要将自己的红色内裤置于火旁烘烤,也是求来年红红火火百事顺遂。
同朔地区正月十五的旺火通常由政府主办,以怀仁市为例,正月十五最隆重的旺火盛会是经过文化局统一规划的,布局于市里主干道上的5-6个大旺火,直径3.5-4米,高10米。相邻市县甚至更远地区的居民也会前往转旺火,以旅游观赏为目的的游客远远超过当地有旺火信仰的居民。
在人生重大仪式上也会点燃旺火。结婚的旺火会在家前点燃,新人进家门前会绕着门口的旺火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这时往旺火上再浇一些油使旺火燃烧更剧烈,祝福新人婚后日子更加红火。圆锁4时也会在家门口点上旺火,宴请宾客,庆祝孩子已经初步成人,盼望孩子一生顺遂。丧礼上也会点燃旺火,一为亡灵安心离去二为送葬人辟邪。目前除婚礼外其他人生仪式中的旺火在城市中已经很难看到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年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旺”的旺火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也愈加剧烈。由政府或企业承办的大旺火一樽大约需要80吨,造价每樽30万元左右。家庭垒制的小旺火虽量小,但家家户户点旺火造成大量的煤炭浪费,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也不容小觑。山西北部冬季严寒,冻土层达一米三左右5,在路面上长时间点燃高热量的煤炭对城市路面造成损害,旺火在点燃时易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居民楼,旺火由一家一樽到一单元一樽到一个小区一樽,数量在不断减少。在2003年,大同市发出通知,规定在市主城区禁止燃原煤旺火。此后出现了环保煤旺火作为原煤旺火的替代。2004年,大同市又进一步对旺火的材料做出规定,要求无论原煤还是环保煤一律不许燃放。在这之后,朔州,忻州等山西几个城市也相继出台“禁燃令”。由此煤炭旺火基本在同朔地区的城市中销声匿迹,由灯旺火,香旺火等环保旺火所取代。但在“禁燃区”之外的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旺火仍在燃烧。
自2001年昆曲艺术入选“非遗”以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一直由政府主导,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1年5月23日,“春节(怀仁旺火习俗)”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近年来怀仁市在大型活动中赋予了旺火新的意义,例如2019年怀仁旺火广场举办的“2019怀仁泼水电音节”中在广场四角摆放了电旺火。“德乡之夜·朔州长城交响音乐会怀仁专场盛大演出”演出背景屏幕中多次出现旺火图像。旺火不再停留在节庆活动中,人旺、地旺、天旺的旺火民间信仰意义离开了节庆与人个体本身,向更广阔的领域延展,旺火的外化出现了更新的面貌。然而作为一个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宣传这些努力还略显单薄。网上有关旺火活动的信息并不完备,通常只有活动的时间、地点、图片。旺火习俗作为非遗文化的一种,在传播时要把握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一旦忽略文化内容,人云亦云的追求潮流,极易陷入互联网潮流和非遗传统两头空的窘境。以使用量较多的短视频软件为例,上传的旺火习俗作品通常是单纯拍摄旺火的垒制及点燃过程,视频拍摄手段和剪辑缺乏创新且几乎没有关于旺火的文化解说,给观者留下浅薄的,碎片化的认识,难以展现旺火岁月沉淀的文化价值和魅力,不利于旺火这一习俗的向外传播。2019年,汨罗江市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