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根据各个年段的特点培养学生捕捉写作素材的敏感性
“写作素材”即经过观察、感受、思考,可以提取成为写作内容的材料。它来源于学生的亲身经历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来源于阅读中的联想、想象和反思,如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丰富的科学知识、深刻的生活哲理等。
2、敏感性
“敏感性”指对看到、听到、触摸到、经历过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受和极其灵敏的反应。这种特殊的感受和灵敏的反应,有时候以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活动产生,有时候以猜想、推理、归纳的思维活动产生,有时候以疑问、分析、比较、反思、概括的思维活动产生,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各种情感和思想。内心敏感,乐于思维的人,会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美丽的、有趣的、奇妙的、值得思考的东西。“敏感性”是习作的开端,是立意的前提,是行文的动力,是抒情的基点。
(二)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捕捉习作素材”是一个内在感受和体验,内在思索和发现的过程。“学会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捕捉心灵的思考和感受”是学会捕捉习作素材的第一要素。课题研究力求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发学生产生猜想、推想、情绪、矛盾等多种内心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咀嚼、捕捉心灵的思考和感受,促使学生的心灵逐渐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养成用心体味周围世界的习惯。
缺乏思维经验材料和思考方法,无法展开活跃的思维。课题研究力求通过挖掘课文的思想、情感、意趣、取材视角,并拓展相关联的课外阅读与观察,体会作者取材的思考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意象和思维经验;力求通过指引学生观察体验自然界景物激活联想和想象,关注校园人物事件引发趣思和深思,关注社会人物事件生发感悟和发现,促使学生掌握思考的方法和方向,学会观察和思考。
如何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地在丰富的写作素材中畅游、选择、确定有价值的写作内容?——“巧设话题,触发内心积淀,引导生成个性化思维”。
“捕捉习作素材”还应成为学生的自主习惯,力求借助“及时记录所得,时常交流分享”,体会捕捉习作素材的乐趣,推动学生养成捕捉素材的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操作
(一)创设合适情境,引发内心活动,引导捕捉心灵的思考和感受
能够将自己内在的、模糊的、一闪而过的感受、思绪,以清晰的、形象的、直观的文字捕捉出来,这是学会捕捉写作素材的第一能力。时常引导学生对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进行细致而敏感的品味、咀嚼,并表达出来,学生的心灵就会逐渐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养成用心体味周围世界的习惯。
1. 引发猜测推想,捕捉心灵的思考过程
人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猜测之中:看电视处于猜测之中,你会猜测主人公下一步的命运是什么;看报纸处于猜测之中,你看了标题就在猜测,会发生怎样的一个事件;看同学神态表情、行为举止处于猜测之中,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生活处于猜测之中。习惯于猜测,便会忘记猜测。然而猜测是人内心丰富灵动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设计唤醒学生的猜测,并用有形的文字将无形的内心活动捕捉下来。
案例1:联系课文,引发推想
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单元中有一篇文章《琥珀》,作者根据琥珀的结构、特点,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蜘蛛吃苍蝇——松脂滴下,包住了蜘蛛和苍蝇。并根据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展开有理有据的推想,再现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了作者的推想思路之后,我设计了一次推想体验:今天,我走在去餐厅的路上,一样东西掉在我头上,顺着我的发梢落在我肩膀上,我拿起来一看,是这样的一片香樟树叶。(呈现树叶)这是一片怎样的香樟树叶?(观察树叶的特点)这样一片残缺的,有斑点的树叶,它会有过怎样的生活经历呢?让我们来展开推想。
反思:这一推想活动,既展示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更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了解和积累——树叶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过程。
2. 引发情绪波动,捕捉心灵的细腻感受
我们生活的世界好看、好听、好闻,以至于人们习惯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却忘了观照、回味自己内在的喜怒哀乐等感受。我们要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咀嚼、品味内心情绪的波动和变化,并以清晰、形象、直观的文字捕捉出来。
案例2:以家庭作业引发情绪波动
“同学们,这节课给大家做家庭作业好不好?““好!”孩子们面露喜色,眼睛里泛着光。(回家不用做作业,多开心的事!)“请看我把作业写到黑板上。 (一)摘录积累第四单元中的四句词语。(二)练习一张书法作业(第1课第5段),(三)——”当写完第二项,开始写第三项时,听到有人在惊讶,有人在叹息。继续往下写,当写完第四项时,转过身去察看,你一定会看到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等等各色各样的神态。(这么多作业,一节课怎么完成得了?回家还得做!)故意停顿几秒钟。“老师,还有吗?”有人问。我说:“还有。”“啊?”“哎!”教室里怨声载道。“(五)删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