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23. 《鹊桥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鹊桥仙》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
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
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此词用情深挚,立意高远,语言优美,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
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千古佳句。
二、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品析诗歌优美的意境,感知诗歌高洁的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是如何通过对比、衬托、比喻、反问等手法来抒情的,理解秦观真挚纯洁、坚
贞美好的爱情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提高自身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朝欢暮乐庸俗生活的否定,对天长地久忠贞爱情的歌颂,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诗歌是如何通过对比、衬托、比喻、反问等手法来抒情的,理解秦观真挚纯洁、坚贞美好的爱
情观。
难点: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朝欢暮乐庸俗生活的否定,对天长地久忠贞爱情的歌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
情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PPT 展示: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曹植 《九咏》曾记载“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
旁,七月七 日乃得一会”,多少名家曾咏叹牛 郎织女聚少离多,北宋的秦观又会借此来抒发什么情感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鹊桥仙》,徜徉在七夕诗词中,揭开谜底。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二、文题解读
1.鹊桥仙
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此调专咏七夕。据说牛郎织
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
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2. 《牛郎织女》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3.七夕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别称:乞巧节、七姐诞、七巧节。
起源: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
星祈求智巧。
习俗:拜七姐、储七夕水、吃巧果、乞求巧艺与姻缘。
三、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1085 年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
兼国史院编修官。1094 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 “影附苏轼,增损 《实录》”,贬监处州
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1100 年,复命为宣德郎,放还横州,卒于藤州 (今广西藤县)。1130 年,
南宋朝廷追赠其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 cháo 补之、张耒 lěi。
2.写作背景
绍圣三年 (1096)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