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第十二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docx

高中历史教学:第十二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PAGE 6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十二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思维脉图】 答案速填:①两极格局   ②第三世界   ③福利国家   ④中间阶层 ⑤社会运动 ⑥经济全球化 ⑦文化多样性 ⑧和平与发展 【纵联横比】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1)演变 ①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②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③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 (2)认识 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 ③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④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思维特训】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的时间轴,该时间轴的主题为(  )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元化 【解析】选B。材料中时间轴开始的标志性时间是苏联解体,即两极格局的结束,后面展示的日本、欧盟、中国、非洲则都是崛起的第三极,因此材料中的时间轴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的兴起,故选B;经济全球化主要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但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排除A;社会信息化强调的是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材料表述不符,排除C;文化多元化强调的是文化、教育和思想上的多彩纷呈,而材料没有涉及思想文化和教育,排除D。 二、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及对中国的影响 时间 推动力 历史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葡萄牙强租中国澳门 17—18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①荷兰侵占中国台湾 ②“西学东渐”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①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0世纪40年代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明显加速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思维特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 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 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系:被孤立、被封锁。 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