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PAGE
20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2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知·课标
明·要点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注意“一条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以及战后的国际格局
2.把握“两个发展历程”:二战前战争策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
3.理解“五个重要概念”:法西斯、绥靖政策、《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体系、联合国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经济发展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
(2)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3)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
(4)诱导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推波助澜,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苏联政策: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识·巧图解
2.过程
序幕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亚洲爆发
1937年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全球战争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建立同盟
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战争转折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战争结束
①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
②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影响
对欧洲
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对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对苏联
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由于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对国际
格局
二战的结束是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转折点
名师·微点拨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特点
(1)原因: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同盟的形成。
(2)特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同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是主流。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
内涵
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主要
内容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①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5)成立联合国
评价
(1)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消极: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2.成立联合国
(1)时间:1945年10月24日成立。
(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4)原则: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概念·拓视野
“大国一致”原则
(1)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可决票即可通过。
(2)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3.国际格局的变化
(1)背景:(请正确连线)
(2)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名师·微点拨
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一次变动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变动是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勾·线索】
【探·史料】
1.史料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史料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
起点
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国际上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
部分欧洲学者
1941年6月德国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默写.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提纲与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5】(11258494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2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_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18】.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提纲及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四单元 课时9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面临的挑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四单元 课时10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四单元 第2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2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3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4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2.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课教学设计(0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一单元 课时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x
最近下载
- 酒店管理【运营前厅】亚朵前台入职培训基础手册.docx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河北邯郸市下半年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公开招聘(统一招聘) 工作人员228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8.3法治社会(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docx VIP
-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国标方法验证-气液比.pdf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毕业论文.doc VIP
- 2025年下半年河北邯郸市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统一招聘)2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国际法专业论文.docx VIP
-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doc VIP
- 《中国流行音乐》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