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总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总 =sectionpages 3 3页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单选题
1.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推动欧洲的航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答案】B
【解析】
中国发明的指南针,推动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故选B;印刷术、火药、造纸术不是推动欧洲航海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ACD。
2.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不断成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杂剧 D.明清小说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艺术的成熟,C项正确;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现,不是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世界万物的本原
C.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D.封建伦理道德的总称
【答案】C
【解析】
根据二程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的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C项正确;理是精神实体与程朱理学的观点不符,A项错误;世界万物的本原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总称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错误。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A
【解析】
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
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享受科学主义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遇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能源危机、精神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被高度物质化。而儒家思想恰恰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5.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的是
A.韩非 B.荀子 C.朱熹 D.王守仁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张,所以该学生的研究对象最有可能是朱熹,故选C;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与“格物致知”无关,排除A;荀子主张礼法并用和性恶论,排除B;王守仁主张致良知,排除D。
6.如图为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节选),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忙碌的商运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A.艺术审美与市井风情的交融 B.人文意蕴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C.工笔画法与写意画法的协调 D.海上贸易与市镇经济的交流
【答案】A
【解析】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描绘的是北宋东京城的商运场景,其体现的艺术风格是艺术审美和市井风情的交融,A正确;该画作并未体现出“人文意蕴”,排除B;画作并未体现出写意,排除C;画作描绘的是东京城附近的商业活动,而非海上贸易,排除D。
7.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 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答案】A
【解析】
明清瓷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与儒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有关的题材,这与理学的影响有关,反映出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正确;材料所涉及的瓷器绘画中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政府的行为,因此无法体现封建政府极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默写.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提纲与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5】(11258494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2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_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18】.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提纲及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十三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十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十一单元 课时2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十一单元 课时26 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十一单元 课时2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四单元 课时9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面临的挑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四单元 课时10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四单元 第2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2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