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PAGE
29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26 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知·课标
明·要点
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1.把握“两条线索”: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2.注意“三个比较”: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比较;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比较
3.理解“七个重要概念”: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民族民主运动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3)阶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壮大。
(4)组织: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5)思想:1903年,列宁主义诞生。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概念·拓视野
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
(1)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列入党纲,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历程及意义
历程
(1)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出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镇压人民反抗。(2)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3)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4)成立新政权: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意义
(1)社会主义运动: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2)民族独立运动:
①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②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
名师·微点拨
二月革命的性质
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其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史识·巧图解
十月革命的进程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角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实
施
背
景
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目的
(1)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2)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1)克服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巩固苏维埃政权
(2)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
主要
措施
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1)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2)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在一些经济部门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作用和
局限
(1)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名师·微点拨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2)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2.苏联模式
背景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1924年,斯大林确立领导地位
途径
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结果
到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特点
(1)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指令性计划体制;(2)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评价
(1)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2)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3)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名师·微点拨
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2)改变多种所有制并存,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3)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由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到排斥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默写.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提纲与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5】(11258494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2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_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18】.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提纲及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十一单元 课时2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四单元 课时9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面临的挑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四单元 课时10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四单元 第2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2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3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4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2.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课教学设计(06).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docx VIP
- ISO 15614-13 2023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 电阻对焊和闪光焊(中文版).pdf
- 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5版.docx
-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查房课件.pptx VIP
- 第一章 食品工艺学导论.ppt VIP
- 系统性红斑狼疮(共44张PPT).pptx VIP
- 3.1 标志设计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pptx VIP
- genesis2000脚本编写,Perl╱TK常见问答中文版.pdf VIP
- 2024《广西农产品电商物流SWOT-PES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数据图表论文)》16000字.docx VIP
- 剑桥国际少儿英语KB1第1-12单元文本-(英汉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