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热痹”医案59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热痹”医案59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热痹医案59例,以供大家参详。 1 王某,男,30岁,工人。 初诊:1988年4月8日。 主诉及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低热,当时未治疗,继而晨起渐感手足关节僵硬,活动后有所缓解,近两个月手足膝肘关节肿痛发热、僵硬、活动受限,无咽 痛及浮肿。 在某医院住院1个月,经用激素、抗风湿药物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而出院,出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诊查:被人背入诊室,表情痛苦,双侧近端指间、腕、膝关节红肿热痛,肘关节有1cm×lcm结节。 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苔薄黄腻,脉滑。血沉:50mm/h。 类风湿因子:阳性。心电图正常。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辨证:痹证,热痹。 治法:清热利湿,疏风通络。 处方:青风藤50g海风藤50g鸡血藤50g天仙藤50g穿山龙50g地龙2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无不良反应,疼痛略有减轻,舌苔薄黄,脉滑数。药已中病,继同前方再服7剂。 三诊:服“四藤二龙汤”14剂后,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已无热感,舌苔薄黄,脉滑。 效不更方,继服7剂。 四诊: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已能独自行走,但手足关节僵硬,屈伸不利,苔薄白,脉沉。 证属关节经络湿热已除,痹邪日久,湿热损及肝肾,肝肾阴虚,筋骨失养,缓则治本,佐以治标。 处方:巴戟天50g何首乌25g白花蛇15g蜈蚣2条全虫10g五加皮50g狗脊50g熟地50g7剂,水煎服。 五诊:服四诊方无不适感,关节活动稍有轻快,舌苔薄白,脉沉。病情已缓解,为慢性恢复期,继续以滋补肝肾壮骨为原则,服丸药。 处方:巴戟天100g何首乌100g白花蛇50g蜈蚣10条全虫15g五加皮50g狗脊50g熟地50g枸杞50g川断50g寄生50g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 每丸重15g,日3次,每次1丸。 按上方配药,病人服药3个月来诊,症状完全消失,正常生活工作。临床治愈。 追访3年无复发。 按语: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中医诊为热痹,证属邪热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用四藤二龙汤治疗疗效较好。 方中青风藤苦平,祛风湿,治风湿痹证、鹤膝风。 《本草汇言》记载:“青风藤,散风寒湿 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久服常服大见奇功”海风藤辛苦温,入肝经,祛风湿,通经络,行气止痛;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天仙藤活血通络,化湿消肿,穿山龙活血舒筋,治风寒湿 痹;地龙通经活络,主治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上药配伍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疏风通络之效。 风湿即除,经络得通,关节得养,肿痛灼热自然消之,其中青风藤、海风藤为对药,祛风湿,行气止痛。 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表现为关节屈伸不利,为肝肾阴虚,筋脉关节失养而致。 方中熟地、首乌甘温滋补肝肾,生精益髓,为补肝肾之要药,既可用于风湿外袭之关节疼痛,又可用于肝肾不足之筋骨痿弱,对于湿邪偏胜,筋络拘挛,及风湿日久,肝肾亏损,气血瘀阻之症,尤为适用;白花蛇搜风通络,用于风湿顽痹,筋脉拘挛非此不能除;巴戟天、狗脊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尤适于肝肾虚而兼风湿之腰膝疼痛证;蜈蚣、全虫为虫蚁之类,善于通络搜别除痹止痛,用于久痹入络,非此不能引邪外出。 上述药经药理研究证实有些含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有些只有抗风湿消炎作用,又有些具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 全方配伍共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 导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于活动期辨证施治中加藤类药,使急骤进展的病情得以控制,效果显著。 在缓解期待病邪欲尽时,拟滋补肝肾法,佐以虫类搜剔药,使正气得复,邪气被剔,气血调和,则病自去,效果理想。 段富津 2 孙某,男,31岁。 初诊:1982年9月28日。 主诉及病史:高热1周,曾在当地卫生院诊治,以“病毒感染”处理,曾用过青霉素、链霉素、柴胡注射液等,均未见效。 诊查:体温39.6℃,四肢关节酸楚,其中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僵硬,屈伸不利,甚则不能下床活动。 出汗口渴,纳呆,溲赤而热,咽痛。苔黄燥,舌质偏红,脉滑数。 血沉78mm/lh,抗链“O”833U,白细胞15.2×10ˉ9/L,中性粒细胞0.85。 辨证:感受风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热痹为患。 治法:清热通络,疏风胜湿。 处方: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生甘草3g天花粉30g桂枝10g忍冬藤30g威 灵仙30g豨莶草15g野荞麦30g黄柏10g生苡仁15g 二诊:3剂后热势渐挫,体温37.8℃,咽喉肿痛已罢,关节疼痛亦随体温下降而减轻,口仍渴。 此邪热未撤。 续进前法,原方去野荞麦加汉防己。 三诊:服上药5剂后,热已退净,关节肿痛已减轻,惟膝关节活动时仍感不利。 续进原方去威灵仙、黄柏、苡仁,加当归、赤芍、川牛膝。调理1周,诸症若失。 后以养血通络以善其后。 处方:生熟地黄各10g当归1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