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曼生壶的文化内涵
0 严格的严格限制参与“格氏家族”之艺术
无锡宜兴有很多名人。自古以来,它就是江南文化的名城,尤其是紫瓷文化。自明代中期出现的紫砂壶制作工艺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积淀,它既强调实用至上的设计理念,又兼备诗书画的雅观情趣,体现了江南造物的博大气韵和高深境界。除了宜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之外,这还要归功于参与制壶的文人雅士,是他们赋予紫砂于器物之外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从而使之成为高雅与品位的文化标识。北宋苏东坡被贬宜兴之时,曾作“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等诗句,既是赞美宜兴紫砂,也是宣扬他的人生理想。正是梅尧臣、苏东坡、欧阳修等文人对紫砂壶的热切关注、诗文吟咏甚至直接投身其中参与设计制壶,造就了紫砂壶与文人审美紧密相伴的历史传统。在紫砂壶上,有诗文、有书画,这些审美元素的融入,丰富了紫砂壶的造型特征、装饰纹样和审美意趣。可以说,紫砂壶在其产生之初便是兼具饮茶与雅观的双重特质。
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制壶艺术的审美自觉和文人参与的不断深化,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曼生壶”应运而生,标志着紫砂壶的精神内核朝向艺术之境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起来,完成了由“制器”到“体道”的递升,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1 文学艺术的审美元素
在“曼生壶”的设计实践中,书法是其最为重要的审美元素之一,不仅具有装饰意味,而且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更成就了“曼生壶”的诗性品格和文人精神。
1.1 曼生书的审美价值
熊秉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确,书法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故唐张怀称其“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通过书法的笔墨形式,可以感知其背后所承载的主体审美意识,那抽象的线条不是西方艺术一般追求秩序与比例,而是具有生命精神和人文情怀。以此来观陈曼生书法,其审美价值可细化为:形式多样、金石韵味与书卷气质。
明清以来,随着书画交易市场的繁荣和装裱技术的发达,书法家的创作题材也是多种形式,有立轴、横幅、对联、中堂、扇面、斗方、条屏、册页等,可谓品类繁盛、精彩绝伦。陈曼生几乎对每种幅式都有所尝试,黑白虚实的布局与轻重缓急的用笔都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他彼时创作心境,或娴雅或畅达又抑或从容,引人入胜。陈曼生早期书法以赵、董为踏板直追魏晋二王,在风格上体现出典雅与清润的审美基调,后经阮元的引导,受乾嘉时期“朴学”的浸淫,尤在隶书上潜心研究,逐渐形成刚柔兼备、清劲爽朗的书法风貌。既有浓郁的金石味道,又在古拙中不失雅致,其书法魅力便是流露出来的一种以帖学传统为基底的碑学特质。尤其在他的隶书作品中,清与拙、刚与柔、精与粗这两股截然不同的势力很好地在其笔下达到一种平衡、交融的状态。
1.2 曼生杯的审美教育功能
伴随着明清金石学的兴起,“曼生壶”同样展现出金石韵味,给人古拙大气、气势磅礴的审美感受。除此,它作为陈曼生人生追求与审美情操的载体,已经不单单是一件煮茶、饮茶的器具,更是具备了文人观赏、把玩与收藏的多重价值,同时也是文人雅士的身份标识。这样,熔铸着制壶者文心的“曼生壶”自然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诉求和审美意味。所谓的“古”、“拙”、“朴”,正是陈曼生绝逸出尘、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的写照。反之,这种内在精神和诗性品格又折射出“曼生壶”在造型、装饰之外的无穷意蕴。可以说,造型与装饰是曼生壶诗性品格的“形”,陈曼生的文化追求和高贵品格是曼生壶的“神”。
在造型上,曼生壶的文心与诗性体现在色彩上、体态上以及铭文上。从色彩上而言,曼生壶的紫红色有一种古朴自然的审美特征,符合文人雅士谦谦君子的人格特点;从体态上而言,曼生壶有石瓢壶、半瓦壶、斗笠壶、匏瓜壶、井栏壶等,这些壶虽体态不同但都以简约为胜,在壶体的设计上没有过多地运用技巧,而是重在展现紫砂质朴的天然属性,颇具古雅趣味。关于曼生壶上的铭文,《阳羡砂壶图考》对其做出了精准的评价:“明清两代名手制壶,每每篆刻前人诗句,而漫无鉴别……至于切定茗壶并贴切壶型者,实始于曼生,世之欣赏来矣。”
1.3 “引书入杯”的书风与文心:书与墙
书法与紫砂在曼生壶中相遇,激发出一种熟悉又陌生、自然又惊奇的美感。书法与紫砂都是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寄情之物,将书法作为一种装饰元素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无疑是“文心造物”的高度体现。陈曼生本人拥有高超的书法修养,对书法美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将书法在紫砂壶中的转化,绝非仅限于表意符号的随意挪动、简单嫁接,他更强调的是书法以“线”构象的抽象美如何在紫砂壶中得以提炼与转化,使得两种艺术形式实现完美结合,体现出设计语言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引书入壶”的过程是将平面抽象元素进行提炼归纳并应用到立体壶面造型的整体塑造,将文人审美与文人用器的融合达到极致,书法是文心造物的隐,壶是文心造物的显,虚实交织中平添了曼生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