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套曲《24首乐章与赋格》的多元调式
shrestakovhi(1906-1975)是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他过去受过良好的音乐和音乐。13岁时,他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并与著名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生格桑森诺夫和斯坦堡一起学习。一系列作品的成功演出, 确立了在国际乐坛的重要地位。作为“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新政权下成长起来的作曲家的杰出代表, 其音乐创作力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主题, 满怀激情地表述对待现实的感受与态度, 折射出苏联红色文化体制下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 是20世纪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文献。
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涉及多种体裁, 除注重音乐作品思想性外, 在作曲技法方面也表现出孜孜不倦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与传统保持着密切联系, 但音乐语言却常常以独特面貌呈现, 表现出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例如, 他突破西洋传统大小调体系, 将中古调式作为建构作品的基础;对降音级的各种所谓“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的频繁运用;在一个主题内造成调式突变, 形成一系列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乐汇;对十二音技法的适度借鉴与应用;和声语汇中简单质朴与复杂刺激 (如由自然音列全部七音或由全部十二个半音构成的和弦) 的并存等等。所有这些, 使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自由徜徉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开创出一种新颖独特的风格。
在体裁方面, 他拓展了传统复调技术, 将诸多技术手段应用于复调音乐, 给赋格、帕萨卡里亚等古老复调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24首序曲与赋格》 (Op.87) 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众所周知, 西方复调音乐在巴赫时代达到巅峰后, 逐渐被主调音乐取代, 赋格曲、对位法受到一定冷落。在20世纪多种音乐流派兴起的背景下, 复调音乐体裁再次受到人们关注。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公开宣称的“回到巴赫”口号, 对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部钢琴套曲, 直接继承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复调音乐形式, 将现代人思想情感注入其中, 抒发了深刻的内心感受, 描绘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 被誉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整部作品在调式、调性运用方面, 大胆引入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因素, 突破欧洲传统大小调体系和声的种种局限, 呈现出多元化创作特征。本文拟从多元调式基础、调式综合运用等方面, 分析该作品调式、调性写作技法, 探讨肖斯塔科维奇对民间音乐元素的创造性运用, 为我国民族风味钢琴音乐创作提供借鉴。
一、 自然调式风格的运用
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 自17世纪开始, 大小调体系逐渐占据主导, 并在二元和声理论支撑下, 成为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调式特征。J.S.巴赫完成于18世纪中叶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几乎完全以大小调体系主宰音乐的运动与发展, 即便偶然流露出中世纪教会调式的痕迹, 也不过是古老音乐的微弱回声, 与中世纪教会音乐风格迥然不同。而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序曲与赋格》则将回归传统、回归民间作为调式运用基本原则。在新古典主义思潮影响下, 完全突破了大小调体系限制, 大量运用以do、re、mi、fa、sol、la、si为主音的自然调式。一方面承载着俄罗斯民间音乐的主要风格, 也可视为17世纪前在欧洲流行的教会调式的流风余韵。
这部作品的许多主题与答题, 特别是小调赋格的主题, 多用自然小调式 (爱奥尼亚调式) , 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以第16首赋格曲为例, 在篇幅并不长的作品中, 作曲家使用了多种调式, 计有:降B爱奥尼亚、F弗里几亚、降D伊奥尼亚、降A密克索利底亚、降G利底亚、C弗里几亚、降E多利亚、C洛克里亚、降B伊奥尼亚等9种之多, 包容了中世纪全部7种教会调式。如此大量的调式出现在一首短小赋格曲中, 在以往创作中是十分罕见的。
赋格曲答题的调式结构, 同样明确体现出中古调式风格。传统赋格曲的答题, 系主题在属调调性重复展开, 形成主——属关系布局。肖斯塔科维奇的赋格曲答题, 却多在与主题同音列的上方五度 (或下方四度) 调式中陈述。仍以第16首赋格曲为例, 其降B爱奥尼亚调式主题的答题, 为高五度的F弗里几亚调式, 打破了主题与答题的传统主属关系, 完全是主题同音列的下方四度移位。
这种同音列调式的变换运用, 不仅存在于主题和答题中, 还突出表现在整首赋格曲的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乐曲展开以主题同音列的多调式移位, 取代传统赋格曲中部展开的调性布局特征, 使音乐走出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的制约, 重返作曲家心目中巴赫之前的时代——这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理念的体现。例如, 第一首赋格曲的主题为气息悠长、宽广的C伊奥尼亚调式, 在随后发展中, 这一旋律先后在密克索利底亚、弗里几亚、洛克里亚、爱奥尼亚、多利亚和利底亚调式背景中呈现, 如此大的篇幅居然没有出现一个变音记号, 完全由自然音级构成 (表现为钢琴白键) , 赋格对传统自然音阶调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