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丹诺夫与《十首革命诗歌》的创作.docxVIP

日丹诺夫与《十首革命诗歌》的创作.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丹诺夫与《十首革命诗歌》的创作 一 社会主义强调的是公众需要承担是自己对产品的适应 1968年8月31日,苏联剧作家、“沙皇”日达诺夫在克里姆林宫医院去世。虽然目前对日丹诺夫本人在苏联战后文化政策中的地位问 题以及历史评价尚有争议, 有学者认为他不过是扮演“执行者”的角色, 真正的“决策”者乃是背后授意的斯大林。然而日丹诺夫作为当时主管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人, 正是他在各种场合下的一系列讲话以及会议决议在苏联的文化艺术界掀起了那场规模空前、旷日持久的大 批判运动。苏联的艺术家们被迫在风暴中 自保 , 努力与官 方保持一 致, 小心翼翼地按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调整自己的创作。而肖斯塔科维奇正是其中一员。 由于《第九交响曲》给自己惹来的麻烦, 在大批判持续的1946年至1953年整整八年间, 肖斯塔科维奇完全终止了交响曲体裁的创作。这一时期作曲家面向公众的创作多以带歌词的合唱作 品及电影配乐为主。因为这种作品在歌词与情节的保护下, 相对“安全”。1949年创作的歌颂斯大林再造林计划的清唱剧《森林之歌》受到官方 热烈欢迎, 作曲家也因为这部作品获得了年度的“斯大林奖”。这让作曲家暂时脱离了被“批判”重锤击中的危险。同时创作的还有电影《攻克柏林》的配乐, 同样是相对“安全”的创作。1951年2月18日, 肖斯塔科维奇被任命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委员”, 这在当时已算是苏联文艺界人士能够获得的最高政治殊荣。同年创作的《十首革命诗歌》再获“斯大林奖”。1952年, 大型清唱剧《太阳照耀着我们的祖国》在苏共中央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首演。作曲家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路线保持一致的行为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 然而与这种面向公众的“迎合”相反, 作曲家在这一时期创作的“纯音乐”作品数量稀少, 仅有如《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前奏曲与赋格》《第四弦乐四重奏》《第五弦乐四重奏》等少数的几部。而且其中除 《前奏曲与赋格》在创作完成后即获得首演外, 其他作品 无一不被 作曲家“ 雪藏” (《第四弦乐四重奏》在创作后四年才得以首演, 《第五弦乐四重奏》在创作一年后首演, 而《小提琴协奏曲》的 创作与首演之间则间隔8年!) 。显然作曲家意识到这些纯音乐可能带来的巨大“危险”。在这些“私密”的作品中, 作曲家开始尝试以一种新型的语言进行诉说, 这是一种区别于公众诉说的模式, 采用如同“暗码”式的写法来隐晦展示自己的内心真 实 , 从此 , 肖斯塔科 维奇的创 作便具备 了“双重 ”意义 , 而作于1952年元月的《第五弦乐四重奏》正 是这种创 作模式的 起点。 二 签名动机———从“主导动机”到“自我意识” 1952年肖斯塔 科维奇写作了其第5号降B大调四重奏 (OP.92) 。这首三 乐章连续 不断演奏 的大型作 品成为了 这一时期 肖斯塔科 维奇最具 代表性的 作品 , 同时预示 着紧随其 后的第十 交响曲的 诞生。从 第三弦乐 四重奏起 , 肖斯塔科 维奇就在 寻找一种 新的四重 奏写作方 式 : 将交响曲 的写作模 式与四重 奏体裁进 行结合。在第三、第四弦乐四重奏中, 肖斯塔科维奇努力尝试在结构、语言及意义层面向交响曲靠拢, 与第八、第九交响曲产生关联。《第三弦乐四重奏》纯粹交响化式的材料组合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第四弦乐四重奏》中, 则在交响化之后进行突破, 逐渐形成自己 的四重奏 语汇。而 在这部《第五弦乐四重奏》中, 肖斯塔科维奇真正的将交响化的灵魂融入到了四重奏的肉体之中, 第二阶段的四重奏写作也告一段落。在这首三乐章连贯演奏的作品中, 音乐呈现出巨大的能量, 充满戏剧性张力。而更突出的特征是, 从这部作品开始, 作曲家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自我的独 特音乐语 汇 , 开始采用 由类似签 名动机的 主导音调 统摄全曲 , 这将成为 作曲家之 后创作中 最重要的特征。 签名动机 是肖斯塔 科维奇最 具个人特 色的创作 方式。这 种创作模 式在巴赫 及舒曼等 人的创作 中都出现 过 , 即以姓名 缩写字母 对应音名 构成作品 发展的主 要动机。 肖斯塔科 维奇的签 名动机便 是以其姓 名德里特 里·肖斯 塔科维奇中的四个字母构成, 即DSCH动机 , 而转化为 音名为D-EbC-B。DS CH动机在肖 氏许多作 品中出现。其中最集中使用于《第十交响曲》与《第八弦乐四重奏》之中。同时, 签名动机对于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创作具有与一般主导动机不同的作用。“它们既是一种‘主导动机’, 又是一种‘固定乐思’, 既是一种‘警句’或‘格言’, 也是一种‘音高集合’或‘原始细胞’。”因为具有强力的自我暗示特征, 签名动机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带有象征“自我意识”的标签式特性集合。 既然将签名动机视作一种原始细胞 , 那整个签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