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玉米收品种生长发育与温度因子的关系.docxVIP

北方春玉米收品种生长发育与温度因子的关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方春玉米收品种生长发育与温度因子的关系 选择与区域热资源一致的玉米品种是确保其高产、高效的前提。 1 材料和方法 1.1 品种密度联网试验 2017—2019年,在内蒙古东部4个热量条件有显著差异的生态类型区:岭东温凉区(East Region of Xing An Mountain,EXM)、岭南温暖区(South Region of Xing An Mountain,SXM)、燕山丘陵区(North Region of Yan Hill,NYH)和西辽河平原区(West Liao River Plain,WLR),开展品种×密度联网试验。试验点地理坐标及各生态类型区热量条件概况见表1。 1.2 选用成熟玉米品种 每个生态类型区皆以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包括:共性对照晚熟品种郑单958(ZD958)、共性对照早熟品种德美亚1号(DMY1)、1个经鉴选适宜当地种植的粒收品种(mechanical grain-harvesting variety,MHV),各生态类型区所选春玉米品种及其所需积温见表2。各品种均设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 1.3 指标和方法的测量 1.3.1 生育时期止株定株 春玉米生育期内于田间调查并记录以下生育时期:出苗期、吐丝期、生理成熟期。为准确记录生育时期到达日期,各处理内标定3 m双行,记录双行内总株数,进行定株调查。生育时期以计数符合某生育时期标准的株数是否达到总株数的50%确定,根据某生育时期与下一生育时期到达日期计算该生育阶段生长天数。 1.3.2 以病虫害为正常生长 各处理于吐丝期、生理成熟期取样,分别取3株代表性植株(无病虫害影响且生长发育正常),紧贴地面将其砍下。于烘箱105℃杀青30 min,80℃烘干至恒重后称重,计算群体生物量。 1.3.3 穗粒脱粒、无砂率 于生理成熟期,选择无缺苗断垄且长势整齐的2行实收,晾晒后进行考种,逐穗测定穗粒数后全部脱粒,测定千粒重;采用PM-8188型谷物水分测量仪测定籽粒含水量,并计算籽粒产量(按籽粒含水量14%折算)。 1.3.4 气象数据记录 气象数据来源于2017—2019年试验地气象站获取的全年逐日平均温度(T 日较差(T 1.4 线性方差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USA一般线性模型的固定模型进行方差分析;以Sigma Plot 12.5(Systat Software Inc·USA)进行线性模型回归、作图和差异统计检验(P0.05)。显著性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显著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量充足导致生育期增加 由图1可知,热量资源对不同春玉米品种的阶段发育有显著影响(P0.05)。晚熟对照品种ZD958在热量有限的岭东温凉区和岭南温暖区种植时不能正常成熟,从出苗至早霜死亡的生育天数为118.8~121.5 d,阶段生长发育对温度反应敏感,表现为花前生育天数明显延长,占总生育天数的59%,较热量充沛区域增加9~10 d;在热量充沛的燕山丘陵区和西辽河平原区ZD958能够正常成熟,全生育期分别为136.2、136.3 d,花前花后生育天数之比为4.5∶5.5。早熟对照品种DMY1在各生态类型区的生育期为104.8~113.0 d,表现为随着热量增加,生育期明显缩短,且主要是花前生育天数明显减少。在热量有限的岭东温凉区、岭南温暖区,花前花后生育天数比例均趋近5.0∶5.0;热量充足的燕山丘陵区和西辽河平原区,生育期较热量有限区明显缩短(P0.05),花前生长天数缩短3~9 d,导致花前花后生育天数比为4.5∶5.5。但各生态类型区早熟对照品种DMY1花后生育天数无显著差异,为56.4~58.0 d。粒收品种生育期随热量增加而延长,且主要表现为花后生育天数随热量增加显著延长(P0.05)。热量有限区域内,粒收品种花前花后生育天数比为5.0∶5.0,热量充足区域内,粒收品种花前生育天数短于花后生育天数,花前花后生育天数比例为4.5∶5.5。 2.2 热量资源格局对不同生物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生态类型区、品种、密度互作对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生物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热量充沛区域玉米花前生物量较热量有限区域高1.7 t/hm 由图2可知,晚熟对照品种ZD958总生物量表现为热量充足的燕山丘陵区、西辽河平原区大于热量有限的岭东温凉区、岭南温暖区。花前阶段,热量充沛的西辽河平原区生物量高于岭东温凉区、岭南温暖区和燕山丘陵区。花后阶段,生物量随着热量资源总量增加显著增加;早熟对照品种DMY1的总生物量随区域内热量增大无显著变化(P0.05),花前生物量表现为岭南温暖区岭东温凉区燕山丘陵区西辽河平原区,花后生物量则表现为热量充足的燕山丘陵区和西辽河平原区略高于热量有限的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