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承德柳河馆辽朝柳河馆渤海冶铁炉遗址调查
1982年夏天,承德地区文化办公厅的一些同志在承德地区举办了一次实地考察。在对柳河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时,在其西北部的半湿地梓东沟村的后梁上发现了大量古代铁屑。据文献记载,这是辽朝柳河遗址的渤海冶铁公司。1988年5月,根据有关线索,我们对滦平县半砬子东沟村后梁冶铁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其中一处业已破坏的残存炼铁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同时调查了周围的遗迹,对冶铁遗址内涵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一、 双重式长岭梁遗迹
冶铁遗址位于滦平县白旗乡半砬子东沟村后梁苹果园内。东南距红旗乡房申沟门(辽代柳河馆)3.5公里,西为伊逊河(辽时名柳河)及沙通铁路,北临平顶山,东北为驿道所经的长岭梁,南与东沟村相接(图一)。遗址为一黄土台地,海拔80—100米,由北向南倾斜,但坡度较小。地面上依稀可见块状焦结物和零星铁矿石。此外,还有夏家店文化及金元时期的遗存。遗址东部是大小桦树沟,早年曾有茂密的桦树林,间有松树和椴树。东北的二道梁和长岭梁有迄今仍在开采的铁矿点和相传古代采矿的铁石坑。村前有一条自东北流向西南汇入伊逊河的季节河道,河床现宽15~20米,残壁高5~8米。河道表面有大量经洪水冲刷沉积下来的黑色铁粉和大小不等的铁矿石。
二、 炉壁与炉休地面
半砬子东沟村后梁古代炼铁炉,最初发现于1980年。当时村民在后梁果园内挖树埯时,无意中挖到一座冶铁炉遗址,据描述,炉为立筒式,直径2米余,炉壁厚约二三十厘米,炉口及内壁坚硬光滑,炉内有铁炼渣和木炭。据此线索,我们在调查中找到这处被破坏的炼铁炉遗址,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情况记述如下:
炼铁炉开口距地表20~40厘米,地表扰土层中有夏家店下层陶片和金元时期砂圈瓷碗残片。土质较杂,混有炼渣和木炭屑。炉口基本为圆形,直径1.9米。西北部炉口破坏严重,炉壁不清,在炉口东西两面有2道对称的40厘米宽的深灰色痕迹,沿炉口向外伸展渐内收,遗痕稍加铲平即消失,疑此为风口。炉内积存大量炼渣、木炭屑,炭为桦木、松木及椴木烧制。同时,炉内也含有夏家店下层及战国时期的陶片,多为夹砂和细泥灰陶的粗绳纹器物口沿及底部残片。土内混有灰黑色草拌泥、红烧土和大块炼渣。炉内被严重扰乱,堆积层位不清。将杂土及遗物清除后,即暴露炉壁。炉内壁粘结大量不规则的坚硬炼渣,炼渣断口有的呈玻璃状,有的呈蜂窝状。外壁炉衬呈青灰色,厚约5~7厘米。炉壁向下逐渐内收,呈环状平底,有一层灰褐色硬面,厚约6厘米,再下为生土层。炉体残高70厘米(图二)。
炼铁炉口南部有一宽90厘米的出渣口,沿出渣口底部向外的地表为红烧土。烧土痕迹呈倒八字形向外延伸,长约65厘米。出渣口的堆积残高35~50厘米。内有大块草拌泥呈不规则圆形。自下而上堆砌。泥块边缘、四周有黑灰色五花土,並夹杂木炭屑和青灰色炉衬粉末及红烧土块,炉口两侧夹有少量碎炉渣,炉出渣口底部为红烧土,再下即生土层。炉出渣口主要由草拌泥块垒砌,这种大小不一、状似椭圆或球形的不规则的草拌泥块,直径一般为15~25厘米,当地称此为“泥拌珠”,至今附近村落有些院墙、猪圈墙仍以此种方法垒砌。
在炼铁炉内未见炼出的铁块,仅在靠近炉底的杂土层中发现数块铁矿石。从大量炼渣看,此炉非一次性使用。从残存炉体纵剖面观察,炉开口处呈向上微敛的趋势。炉休地面部分的砌筑方法和砌筑高度已无从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调查和发掘过程中,始终未发现砖石砌筑痕迹和与此有关的迹象。疑其上部炉体可能仍以“泥拌珠”垒砌而成。
三、 辽金遗址的分布、分布及文化内涵
半砬子东沟炼铁炉结构形状与河南古荥镇汉代冶铁炉有一些相近之处,即均为环平底,炉壁内收,炉膛也较大,呈现着早期冶铁炉的某些特征。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没有发现汉代遗存,附近也没有发现任何这一时期的遗迹。相反,在与炼铁炉遗址邻近的一些山地和村落里却暴露着多处辽金时期的遗址,其中重要者有5处,简介如下。
小梁子遗址位于柳河东岸,即东沟村后梁冶铁遗址东北400米处,遗址为黄土台地,长1000、宽500米。内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绳纹夹砂黑陶片,褐色侈口罐的口沿,鬲足,鱼骨盆及大量辽代砖瓦。同时地表散存许多炼渣。
前坎地遗址位于冶铁遗址东南400米处,为南高北低的漫坡耕地,北部高出地面2~3米,面积为10000余平方米。遗址内有辽代残砖碎瓦、陶器口沿及腹部残片、辽白瓷片。地表可见零星铁矿石、石英石,在土坎断面有红烧土,文化内涵较为丰富。
王家坟遗址位于与冶铁遗址相近的东沟村民舍后,为黄土台地。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因连年掘土建房,遗址被大面积破坏。这里曾出土过辽代铁锅、铁镞、马镫、长方形砖和布纹板瓦。调查中征集到2扇石磨盘(均为上扇),直径分别为30、42厘米,厚为9厘米(图三:2)。遗址文化层距地表25~35厘米,从断壁观察,除残存的砖、瓦外,尚有许多灶灰、红烧土。在附近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