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越鸟田新考
东汉初年,越国的“鸟田”传说被记录为东汉初年袁康编撰的《越绝书》。据学者考证。此书可能完稿于建武28年(公元52年).
略晚于袁、吴的同代同乡人王充,对此田有所看法。在其《论衡·书虚》曰:“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盖以圣德所致,天地鸟兽报佑也。鸟田象耕,报祐舜禹,非其实也。实者,苍梧多象之地,会稽众鸟所居。《禹贡》曰:‘彭蠡既潴,阳鸟攸居’。天地之情,鸟兽之行也。象自蹈土,鸟自食苹,土蹶草尽,若耕田状,壤靡泥易,人随种之。”《隅会》篇也说:“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失事之实,虚妄之言也。”否认了历史上的奇传神话,以为“鸟田”是因鸟的生活习性,赋予耕作之便所致。
元大德年间,前文林郎国子监书库官徐天祐在《吴越春秋》卷六中的“余始受封,人民居山,虽有鸟田之利”句下注曰:“《地理志》:山上有禹井禹祠,相传下有群鸟耘田也;《水经注》:鸟为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秽。”认为这种现象,是鸟能为民田耕耘除草。
今人张宗祥对《越绝书》卷八的“大越滨海之民,独以鸟田”句注曰:“《吴越春秋》云:百鸟佃于泽。又云:使百鸟还为民田。”认为“此即象耕鸟耘也。”
陈桥驿《越绝书.点校本越绝书序》同意“《论衡》解释的‘象耕’、‘鸟田’,是符合事实的。”不同意张宗祥之注.
最近陈龙就袁、赵之著,博览《水经注》、《博物志》等古籍,撰写《鸟田考》说:鸟田“是在大越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越族先民在发展原始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创造”;“是利用农业益鸟参加大田作业,它与‘象为民佃’一样,都是百越先民利用或驯化野生动物,使之为农业服务的成功的尝试”。“鸟田”之利,是“指利用各类农业益鸟捕食稻田中的害虫,清除田野中的莠草。用鸟粪肥田,以及利用猛禽,消灭啮啮动物,保护农作物的成长”。并引伸:“居住在大越海滨的越族先民,是鸟图腾崇拜的民族”。这可谓遵前人之讹,集农业益鸟的大成,归之于一田,实属自我臆断。
这就不言而喻,诸家之言,无不单从某种益鸟的习性,对某种农作物或农田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因果关系而作出的结论,缺乏对袁康和赵晔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研究,全面地进行分析。故对“鸟田”这一文化,当前仍具有继续深入探讨的价值和必要。就笔者管见,以为古之大越“鸟田”,似与今之侗族“鸟堂”有关。这可从以下诸方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 道、田、鱼堂、田间、田我国选前三大即:三”下的“鸟堂”
“鸟田”者,顾名思意,是以鸟为田之名也。何谓之田?辞书曰:
一是种谷之处。《说文》云:“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诗·小雅·白华》说:“浸彼稻田。”“阡陌”者,田间之道也。《史记·秦本纪》云:“开阡陌。”索隐引《风俗通》说:“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郑珍《说文新附考》说:“朱子云,‘陌之为言百也,遂洫从而径涂亦从,则遂间百亩,洫间百夫,而径涂为陌矣;阡之为言千也,沟浍横而畛道亦横,则沟间千亩,浍间千夫,而畛道为阡矣。阡陌之名,因此而得。”故“阡陌”之词,不仅可以释之为田间畛道,同时也可以说之为田间沟浍也。
二是耕种。《诗·齐风·甫田》说:“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毛诗》云:“田,谓耕治之也。”《诗·小雅,信南山》说:“畇畇原
三是打猎.《诗·郑风·叔于田》说:“叔于田,巷无居人。”《毛诗》云:“田,取禽也。”《说文》曰:“取,捕取也.”《诗·小雅·车攻》说:“田车既好,四牡孔阜。”《集傅》说:“田车,田猎之车。”《易·繫辞》下说:“作结绳以为罔绳,以田以渔。”注:“以罟取兽曰田。”亦作畋,猎也。《书·无逸》说:“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传》:“文王不敢于逸田猎。”说明了“田”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作为“取禽”或“取兽”之义,用之于古籍了。
所以说,对于“田”的解释,自古就有三说,或曰种植稻谷之地,或曰耕种之作,或曰捕猎之举,非独释之为农之田也!故《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记载的“鸟田”,也可以说是狩猎的地方,或者是捕鸟的场所了。
再看侗族“鸟堂”的形式结构(
若是上述字释和诸多分析得当,那么,试可断言曰:大越“鸟田”,亦即侗族“堂末”(dangcmogx.鸟堂)的汉语意译。今之南部侗族地区,当前仍然有许多村寨,沿袭这一捕鸟方法,喜于山岗之上,择一宽阔平地,披荆斩棘,除去杂草,培育一丛植之有序、行距有规、平头斩齐的长绿灌木,借以捕捉小鸟,作为获得肉食来源之处。
二、 《汉书民鸟田说》
《越绝书》卷八《外传记地传第十》曰:昔时“神农尝百草,水土甘苦,黄帝造衣裳,后稷产穑,制器械、人事备矣。畴粪桑麻,播种五谷,必以手足。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小大有差,进退有行,莫将自使,其故何也?曰: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及其王也。”“因病亡死,葬会稽.苇槨桐棺、穿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