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美梦故事的演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粱美梦故事的演变 0. 唐代梦文化对古代精神的改造和发展 黄亮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南朝。这个故事自唐代以来就在继续传播和发展,清代的小说和戏剧也在发展。主题相同,但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与历代的思维变化密切相关。梦是人内心的直接体现和愿望的达成, 唐代传奇《枕中记》以梦结事, 在当时广为流传、备受欢迎, 用卢生的“富贵梦”和“适意人生”来揭示唐代当时普遍的心理状态:对功名的追求。晋甘宝《搜神记》中的《杨林》到明朝汤显祖《邯郸记》以及蒲松龄的《续黄粱》, 其中沈既济的《枕中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部作品在沿袭中发生了变化, 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想, 折射了作者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从侧面反映了历代文人理想的变化。 1 黄亮的梦与阻力 1.1 黄粱美梦小梦 黄粱梦是中国古代著名典故, 《枕中记》中有详细记载。在梦中卢生享尽荣华富贵, 醒来时主人蒸的黄粱还未成熟, 因而称为黄粱美梦。现在多用于比喻欲望破灭或虚幻不实的事。 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中说, 卢生住宿在邯郸旅店, 在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荣华富贵的美梦, 醒来时蒸的小米饭还没熟, 有所感悟。已成为了后世所说的“黄粱梦”以及“邯郸梦”的出处。此后, 被人续写改编, 从唐朝到清朝纷纷出现了《南柯记》、《南柯太守》、《邯郸道省悟黄粱梦》、《邯郸记》以及《续黄粱》。 1.2 胡塞尔对“意向性”的界定 意向性是对事物状态或者属性的呈现能力或者心灵代表事物属性或状态的能力, 简而言之, 内心关于外部世界的心理活动较多, 这里的“关于”则为意向性。《经验观点的心理学》中布伦坦诺提出的具有唯物主义性质的“意向性”认为:通过意向将对象包含于自身中的现象即为心理现象, 他认为意向性有两种内涵:①内在性的意向活动, 即为意识活动可包含实际不存在的东西。②与对象有关的意向活动。胡塞尔赞同第二种定义, 并在《逻辑研究》加以应用, 成为胡塞尔意识现象学中主要的分析对象。他认为, 人的意识总是与某个对象相关的并以某对象为目标, 意识活动所具有的这种目的性则为“意向性”, 是意识的特征和本质;在意向性出现前, 外部世界是没有秩序和意义的, 是一片混沌和黑暗的, 当外部事物受到意识的意向性投射时, 并成为意识的关联对象时, 才是有序的、有意义和光明的 2 “高粱梦”的发展 2.1 巫与梦中的梦 《杨林》的特点是记录奇闻异事、故事梗概陈述粗略, 《邯郸记》以《枕中记》为本, 《枕中记》以《杨林》为本, 因而一枕黄粱梦的源头是《杨林》, 为了更好的理解“黄粱一梦”, 现将《杨林》原文录下: 宋世, 焦湖庙有一柏枕, 或云玉枕, 枕有小坼。时单父县人杨林为贾客, 至庙祈求, 庙巫谓曰, “君欲好婚否?”林曰, “幸甚。”巫即遣林近枕边, 因入坼中, 遂见朱楼琼室。有赵太尉在其中, 即嫁女与林, 生六子, 皆为秘书郎。历数十年, 并无思归之志, 忽如梦觉, 犹在枕旁, 林怆然久之 从故事来看, 主人公贾客杨林和庙巫, 整个故事发生在焦湖庙, 杨林到庙中祈求美好的姻缘, 对梦中的场景描述粗略, 记录了杨林与赵太尉女儿成婚, 婚姻美满, 生的六个孩子均为大官, 结局杨林在梦中度过了数十年, 十分享受梦中的惬意人生, “并无思归之志”, 突然梦醒, 发现这美好的生活皆是一场梦, 不免觉得怅然若失, 怆然了很久。至于为何怅然, 是梦醒了, 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梦, 再也无法过上如此美好的生活, 还是怅然人生若梦, 一些的荣华富贵皆为过眼云烟, 没有明确的交代。文中通过对美好梦境的粗略陈述, 与梦醒后的怅然, 引人深思, 从整个故事立意来看, 主要是记录志怪事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以志怪为主, 故事短小、梗概粗略, 无其他创作意图。 2.2 “人生如梦”,主导地位“虚构” 中唐时期沈既济以《杨林》为本, 衍生出《枕中记》。沈既济为中唐时期的史学家、小说家, 生卒年份不详。《枕中记》讲述的是开元七年的故事, 在邯郸道的一家旅馆中, 八仙之一吕洞宾遇见了功名不济的卢生, 便给了卢生一个瓷枕, 说:“子枕吾枕, 当令子荣适如志。”, 卢生取来枕头依枕而卧, 在梦中, 数月后卢生便娶了“女容甚丽, 生资愈厚”的清河崔氏。第二年中进士, “俄迁监察御史”, 三年后“迁陕牧”又“征为京兆尹”, 最后“帝思将帅之才”, 又将其“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封燕国公。此外”生子:曰俭、曰传、曰位, 曰倜、曰倚, 皆有才器”, “有孙十余人”。卢生一直过着富贵荣华的生活, 直到八十岁时生病, 久治不愈而亡。断气时卢生惊醒, 发现一切还是入梦前的场景, 吕翁依旧坐在身旁, 店家蒸的黄粱米饭还没熟, 原文为: 《枕中记》通过“梦”和“枕”之奇以及梦中时和现实的对比, 其主旨在:“人生如梦”这四个字上, 旨在警告世人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