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发展:从一个病区看共同富裕.docxVIP

冲突与发展:从一个病区看共同富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冲突与发展 从一个病区看共同富裕 ? ? 秦朔 从2021年11月29日到12月3日,我在上海龙华医院住了5天。这次因肛肠毛病必须治,夫人先找了浦东一家医院一个老乡,挂了普通门诊,医生说要做手术。该院是普外科医生做肛肠手术,这种手术很小,一般医生不太愿做。更重要的是,“肿瘤患者的床位都排不上”。等了几天,我们提出可以住自费病房,一时也安排不了。 這时夫人的闺蜜介绍了龙华,中西医结合,有专门的肛肠科。这篇文章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在住院期间感受到的温度、难度,以及我特别想提出的理解包容度。 1坑位之争 我所在的7楼病区,最少是2人间,最多是6人间,我分到6人间,病床几乎全满,只有一天是5个人住。有一位请家人陪护,所以基本是7个人同在一室。隔壁是2人间,第一天没人住,第二天住了一个人。 人多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解手的坑位。我们7个人用一个坑位,一般没问题,但早上会有问题。因为早上7点半换药,大家都希望在此前排便,否则刚换的药可能被排出。 早上我们坑位不够,隔壁坑位空着,护工就会领我们去隔壁借用下。 住院第四天早上,我室一个病友去借用,对方说:“出去,这是我的房间。”一场激烈争吵就此爆发。我室一对老夫妻刚好看到,加入争吵。老太太脱口而出:“什么你出钱就是你的,都是国家的!” 在护士劝阻下,争吵平息。隔壁房门紧闭。我室病友回来说,再吵下去他可能要动手了。 我猜隔壁的人也很愤怒,“凭什么我多花了钱,我的房间还不能做主?”他没错,因为经济学有一条原理就是“清楚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中国近些年一直抓“厕所革命”,病区里的争吵则让我想到了厕所背后的社会发展、个人权利、公共协调等问题。 如果人人都能住三甲,住单间、双人间,当然很好。但可能吗?无论供给能力还是支付能力,都不可能。 病区有个地方写着厕所字样,之前应该是公用的,现在放着消毒机和废弃物等等。龙华就这么大空间,只能权衡利用。我猜它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让更多患者能住进来,能看好病。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病友希望再住上一段,医生说:“床位真的紧张,还有人在等,不行你就去我们的合作医院吧。” 如果我们把中国不同条件的医院、病室、病床,想象成不同发展水平的省市、行业、人群,是不是每天都会面临类似的权衡? 无论经济还是社会,基本运行机制是激励机制,多劳多得多受益。可是,如果发达的地方、行业、人群,心里只有“我努力,我发展,我受益”这一条天经地义,现在是否足够?那些不发达的地方、行业、人群,会不会在某些时候也会产生“什么你的我的,都是国家的”的简单化的再分配冲动?如果是这种逻辑,我们病室人多,一定可以把隔壁的坑位抢过来,但我们马上也会面临选择,谁住2人间?谁回6人间? 每当这些时刻,在市场化原则的第一次分配基础上,往哪里引导,如何协调,就变得特别重要。 2 中美之比 我室的病友之间也有差异。退休夫妻,退休金分别是5000多元和4000多元,在上海有一套房,他们没请护工,大便后妻子帮先生洗。一位大学老师退休了,每个月差不多有1万元,还有一些公司请他去管理,他家有两套房。其余病友都是上班族,有外企、私企,还有从温州来的。 虽然有争吵这样不如意的事,但交流下来,大家有一点都挺满意,就是手术住院的费用大部分是医保报销。 有人总费用2.14万元,自付4000元;有人总费用2.1万,自付2000元;有人总费用9557元,自付1115元;有人总费用1.5万,自付不到600元(这里未计算个人医保账户的支出部分)。我出院前一天进来的邻床病友说,他之前生过血液病,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做的手术,光医保就花了40万,保住了命。 让我特别惊讶的是一位病友说,他一个朋友是美籍华人,因为肛瘘回国治疗,问他为什么回来?他说:“在美国这是不治之症。” 说实话,我不太相信,因为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文章,讲中国病人到美国、日本看肿瘤等重疾,那里如何以人为本、医术先进。但他讲到这里时,几个病友不约而同,“那还是我们这里好”。 我联想起好几年前,演员李冰冰在社交媒体上说,她在澳大利亚高烧16天无法治愈,回国后打了几针就好了,是化脓性扁桃体炎。当时也有不少网友留言,讲自己在国外就医流程漫长、费用极高的“血泪史”,说还是中国医院的性价比高。 医疗是中国老百姓吐槽的热点。大病重疾是太多家庭头上的悬剑,特别是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不过整体看,中国医疗的进步是明显的。 我查了最近几年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机构总数已超过102万家,医院有3.6万家(公立1.2万,民营2.4万),2019年住院诊疗人次比2014年增加了30.4%,水平也在提升。 问题是,还是跟不上人民更高的要求。医疗资源发展还是不充分,每千人口拥有医师数、护士数仍然偏少,三级公立医院床位依然紧张,医疗质量安全依然有薄

文档评论(0)

永兴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共同成长!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