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武帝时期的专制制度
汉武帝刘赣上台后,根据秦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专制主义政策和制度,全面建立了世界封建社会制度的独特专制主义制度特色的制度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体化专制”。
(一) 景帝朝期的专制主义大一统的加强
汉帝国建立之初,“汉承秦制”,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承袭秦王朝的郡县制,但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汉武帝即位后,着力于推行“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策,打击和排斥分封制,进一步完善郡县制。在政治领域里强化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县、郡的设置,在先秦,春秋时期已有。但与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不同,郡、县之间并无相互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建置了四十一个县(《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县令由国君任免。县令之下,有掌管民政的县丞、掌管军事的县尉,还设有管理各种事务的啬夫(如田啬夫、亭啬夫等)以及令史等官吏。国家对这些官吏实行定额俸禄制。县之下有乡、里等作为国家对居民进行控制的基层组织单位。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秦穆公九年(前651),晋公子夷吾(即晋惠公)对秦国使者谈到“君实有郡县”,为秦国设郡的最早记载。而后,晋、赵、吴相继设置了郡。这一时期郡的地位比县低,但县与郡之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边防设郡之地逐渐繁盛,需在郡下作进一步的划分;同时,内地的县逐渐增多,也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
秦统一后,以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代替了西周时开始的贵族分权的分封制;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汉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守、令以下的属吏由归守、令任命;下面各亭有亭长、里有里典或里魁、里正,各乡则设三老以掌教化、设啬夫以听讼和收赋税、设游徼以禁盗贼。
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一统的加强,需要强化封建法律制度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及其官僚培养、选拔、任用、考核、升迁及处分的制度加以维护,同时还需要加强中央军事力量。
1.景帝在吴楚七国之乱后,把吴楚等势力大的诸侯王国分成若干小王国,接着颁布了诸侯王不能自治其国的新法令,即诸侯王只能衣食王国的租税,无权过问王国一切政事,王国的行政权、官吏任免权归中央政府。同时废除王国中的御史大夫、廷尉等官僚机构,降低其官职的秩禄和权限,使诸侯王成为只有爵位而无实权的贵族。景帝初年,经晁错更定的律令,从萧何的九章增为三十章,使法网由简而繁、由疏而密。
2.武帝继续景帝实行的削藩政策。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其他子弟可在王国中封侯,使王国领地进一步缩小,王国的实力日益削弱,巩固和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又以祭宗庙时王侯贡献的酎金少或成色不足为由,夺取了106个贵族爵位。又颁布“左官律”,规定诸侯王国的官吏不得在朝内任职,防止诸侯王在中央插手。此后又用法律手段废除了大批王国和侯国,王国和侯国数目大大减少,原来绝大部分诸侯王的领地已归中央控制了。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选用了一批较低的官吏作为皇帝左右的办事人员。他们对皇帝直接负责,参与朝政,皇帝通过他们来裁决政事。这些人称为“内朝官”,以与行政系统的“外朝官”相对。削弱和取代了朝臣的部分权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课,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由皇帝直接派一名刺史,并规定了“六条问事”
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广开仕途、招揽人才的措施。元光元年(前134)实行察举制度,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公元前130年,下令郡国“征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每年遣送至京师,以备选用。元朔元年(前128),又严令各郡国举荐,如“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通过贯彻以上措施,武帝选取了一批有才能的人才,武帝依靠他们贯彻政令,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3.加强中央军力。汉兵役制与徭役制结合在一起,男子在23岁至56岁期间,服兵役两年,一年在本郡,称“正卒”;一年在京师,为卫士,或在边郡为戍卒。另外,男子每年还要服徭役一个月,称为“更卒”;或在本县或在外地,叫“践更”。不愿服役的,可纳钱三百,使人代役,叫“过更”。
汉初军力都分散在地方,各地军事由都尉或王国中尉主管,皇帝要发兵时,用铜虎符为验,无符不得发兵。在皇帝都城内外没有重兵。这种军制不适合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了加强中央的军力,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设期门军,元鼎六年(前111)又创建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七校尉常驻京师。七校尉与都统于原有的中垒校尉,合称八校尉,共约千余人。太和元年(前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