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豫乡约时间考
《田野条约》是中国古代人民管理的基本方式。它起源于北宋吕大均在蓝田签署的《吕村条约》,并在明清时期流行。而唐豫乡约则有可能是现存的明代最早的乡约。
唐豫乡约的主要内容有十条
1.秋成后, 先输公赋。2.补尺籍, 必遣少壮当行之人。3.冠礼遵文公家礼, 币无过腆。4.婚先夕, 燕其子坐之南面, 曰“渐老燕”。非礼也, 如礼醮之。5.父在子立, 违者叱之。6.丧无饮食, 远者为具蔬食, 朔望会哭勿留。7.祭以四时, 忌日哭尽哀, 不饮酒食肉, 宿于外如礼。8.礼尚施报, 冠婚丧葬其大者, 邻里亲戚朋友往来佐之。9.子弟教以孝悌, 睦于亲族乡党, 读书学文, 毋令侈其衣冠、博弈饮酒, 以为父母戮。10.相为甲, 几其出入, 几其所事, 其有奇衺, 闻于有司。
虽然只有短短十条, 但是于公 (1、2条) 、于家 (3~9条) 、于乡 (10条) 都进行了处理。尤其是第十条, 在明朝初建、广州附近还是盗贼丛生的时候, 这种类似后来的王阳明推行的并为清沿用的保甲制度应该对社会安定起到一定作用。不愿仕进的唐豫却积极响应政府政策、主动参与乡村管理似乎很矛盾, 但是背后隐含着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国、乡两分, 国家、社会两分的政治观念, 而这种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就是乡约制度本身。唐豫乡约处于诸多文人不愿出仕的明朝的时期, 便更能显示其政治理想。本文谨以诸文献的记载推测唐豫乡约的年代, 并澄清一些事实。
关于唐豫乡约产生的年代, 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其一, 常建华先生
一、 平步六逸即归乡约
为表述方便, 我们可以根据《广州人物传》
唐豫, 生卒年不详, 字用之, 人称乐淡先生, 少年曾从“翰林典籍孙蕡”游学。父亲唐奎死于“湛莱寇”乱后, 作“蓼莪亭”以寓孝思, “主事刘履”为之作记;此后便隐居不仕, 与“周祖生、周祖念、刘子羽、刘子高、何淮”五人一起被称为“平步六逸”, 最后“相与定乡约”。
这里很明显有几个重要的节点:1.从翰林典籍孙蕡游学的时间;2.唐奎死亡时间;3.作“蓼莪亭”的时间;4.并称为“平步六逸”的时间。
孙蕡其人, 在洪武元年 (1368) 至洪武三年 (1370) 这三年间为广州典教, 据李甜的硕士论文《孙蕡研究》
据 (嘉庆) 《增城县志》
刘履其人不可考, 黎贞所作的《庐陵刘履像赞》中称其为“广西都指挥使司经历, 历户部主事”
“平步六逸”中除唐豫、何淮外四人均不可考, (康熙) 《南海县志》
综上所述, 唐豫乡约在洪武年间举行不太可能。
二、 “黄佐版”考
上文所述的唐豫生平是前半大致没有疑问的部分, 关于后半部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表述。
第一种, 黄佐的《广州人物传》记载:“行之 (乡约) 一年, 争讼蔑息。久之, 颓俗渐革。一时公卿间皆尊重豫, 布政参议陈贽懿其文行, 戴以宾礼。……及贽改太常少卿去, 执手泣别不能舍, 谓曰:‘卿, 吾三益也。其忍一日违卿耶!’子璧, 亦有文行, 酷类其父。……”后来的 (道光) 《广东通志》延续了这种说法, 但是后文有字言“谨按戴志谓陈贽待以宾礼为唐璧云”。 (光绪) 《广州府志》又延续了 (道光) 《广东通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称之为“黄佐版”。
第二种, 见《国朝献征录》中:“豫子璧, 亦有文行。母 (區氏) 瞽, 不能自食, 璧晨夕饮食之。遇医复明, 人谓孝感。一时公卿皆重璧, 参议陈贽待以宾礼。……”
值得注意的是, 《国朝献征录》也收录了“黄佐版”, 在“卷100广东二”, 可能是注意到了不同, 两者并用;而 (咸丰) 《顺德县志》
鉴于以上不同, 我们有必要先考察陈贽生平。《本朝分省人物考》中载:“宣德已卯, 纂修仁庙实录。……明年, 满考起京简任翰林待诏。……秩满升典籍, 寻迁五经博士。未愈年, 以学士高公穀荐升广东布政司左参议。时寇黄萧养之乱甫平。……景泰癸酉迁太常少卿。……”
这样与董建辉先生所认为陈贽在广东的任期 (正统元年或宣德十年至景泰四年) 有明显的不符。其以之作为唐豫与陈贽的交往时间, 并轻信《广州人物传》 (“黄佐版”) 的表述, 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值得怀疑。
那么为什么说“黄佐版”的记载有问题呢。其一, 黄佐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 而焦竑、万斯同都是广为认可的优秀历史学家, 我们应该相信专业的。其二, 唐豫作为终生不仕“平步六逸”之一, 为什么会与“公卿”而且还是布政参议这样的大官来往?其三, 按年龄推算, 洪武元年至三年与黎贞、欧著等跟随孙蕡读书, 欧著不可考, 以黎贞来算。黎贞当年十岁, 唐豫应该也差不多, 就算更小五岁, 从洪武元年五岁到景泰元年也有八十七岁, 至陈贽离任景泰四年都九十岁了。何况, 唐豫的资质当不如黎贞, 应该比黎贞要年长一些。但是 (咸丰) 《顺德县志》卷15《耆寿表》中九十岁以上的人中并没有唐豫, 也就是说唐豫应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