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源伦理观与能源礼学观念的统一论庾信礼学观.docxVIP

论能源伦理观与能源礼学观念的统一论庾信礼学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能源伦理观与能源礼学观念的统一论庾信礼学观 虞欣(513-581),子山,子兰成,河南新野人。庾信一生创作颇丰, 《隋书·经籍志》载“后周开府仪同《庾信集》二十一卷 (并录) ”1080, 现通行的清人倪潘注《庾子山集注》有十六卷之多。《北史·文苑传·庾信》:“文章辞令, 盛为邺下所称”2793。纵观庾信之作, 文采斐然的同时也几乎篇篇有“礼”, 据清倪潘《庾子山集注》统计, 庾信作品中“礼”字出现的地方多达一百四十多处。庾信赋、诗、乐府、郊庙歌辞、表、启、连珠、赞、文、传、铭、碑、志铭之“礼”多源自儒家典籍, 主要以《春秋左氏传》、《周礼》、《仪礼》、《礼记》、《诗》、《论语》、《易》等典籍为轴心, 体现出了他对儒家传统礼学的吸收和继承。 一、 “礼”学渊源 其一, 庾信对自己约束以“礼”。《论语·尧曰》:“孔子曰:‘不知礼, 无以立也’”209。《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张则君令行”2, 这些饱含约束性质的“礼”熏陶了庾信。庾信的诗、赋、文作品中体现了他从《左传》特别是《三礼》中汲取的礼学的观念。《左传》体现了对礼制的弘扬,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故《春秋》者, 礼义之大宗也。”3298近代学者王闿运《代丰春秋例表序》直言:“《春秋》者, 礼也。”93“礼的观念, 萌芽于西周, 显著于西周之末而大流于春秋时代, 《左传》《国语》礼代表了礼的新观念最早确立。”30以《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克己备于礼容, 威风总于戎政”说的就是《左传》中的“古也有志, 克己复礼, 仁也。”再如《郊庙歌辞·宫调曲》中:“玉帛咸观礼, 华戎各在庭”等都是对《左传》礼学的发展。此处以《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为例, 赋中“礼”字共计出现五次, 源于《左传》一次, 《周礼》、《礼记》共三次, 赋中引用较多的典籍及次数如下表: 从表中可见微知著, 睹始以知终。庾信赋中的礼学源于儒家经典之多及出现频率之繁, 体现出庾信有着深厚的礼学涵养, 即庾信诗、赋、文等创作大量地汲取了儒家精华, 特别是对“礼”的使用亦可谓熟捻于心, 手到擒来, 可知作者的文学积累也绝非一日之功。庾信创作的一生可谓是“行殿幽兰悲夜火, 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162庾信之“礼”在于对自己人生浮沉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反省。 其二, 在本传和有关史料的记述中也体现了庾信对儒家传统中“礼”的汲取。在《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周朝如荼, 岂望西郊之礼”中的“礼”是对《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膠, 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932的再现。《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上马谕书, 临戎习礼, 贾复开营, 廉公屈体”205是对《后汉书》中人物故事与礼融合的实例。令狐德棻在《周书·庾信传》“考其殿最, 定其区域, 摭《六经》百氏之英华, 探屈、宋、卿、云之奥秘”745的评论, 可以看出庾信对《六经》精华的摭取之深。《滕王逌原序》庾信后期官职时说:“复为司中大夫。总辖礼府, 佐治春卿, 辨九拜之仪, 教六《诗》之义。”倪潘按“谓司宗中大夫即古宗伯礼官之职, 是为春官, 故云‘礼府’、‘春卿’矣。”庾信在辖制礼府之时, 其职位相当于宗伯礼官, 范围天地, 纲纪人伦即礼官职责所在。 其三, 庾信自身的耻辱感以及对家国君主使命感的进一步增强。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涉务》中说道:“国之用材, 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 取其鉴达治体, 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 取其著述宪章, 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 取其断决有谋, 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 取其明练风俗, 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 取其识变从宜, 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 取其程功节费, 开略有术, 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 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 能守一职, 便无愧耳。”庾信不止是朝廷之臣, 更是军旅之臣兼使命之臣, 这就要求庾信本身要具有更好的学识和修养。《将命至邺》诗:“大国修聘礼, 亲邻自此敦”198中表现了庾信对《仪礼·聘礼》篇的充分理解, 并且庾信不只是理解了, 而且做到了不负帝王不负卿相。在《皇夏》“掌礼移次, 燔柴在焉”就体现了他对《周礼·天官·掌次》“朝日, 祀五帝, 则张大次、小次, 设重帟、重案”的实践。清人倪潘在《注释庾子山题辞》中说:“太祖始行《周礼》, 武帝初造《山云》, 制作议於卢辨诸人, 文章出於庾信之手。”7即庾信的创作皆与《周礼》、《山云》等密切相关, 等于是帝王推行礼证的代言人, 这足以证明庾信文学与礼学修养不凡, 结合诗文中的体现, 则进一步体现“礼”在庾信笔下是生动的、跳跃的。 二、 礼学面向社会文化 其一, 时代大背景。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达到了鼎盛, 世家大族对汉代经学的传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