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次生林演替动态分析
1 红松混交林植被分布特点
丰林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山南坂以北,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区。地理坐标为E 128°58′~129 °15 ′, N 48°02 ′~48 °12 ′, 总面积18 165hm2, 本区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 占总面积的78%。天然次生林为2 440hm2,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3.4%, 次生林总体区域为纵向5.1km、横向2.3km的长方形, 与周围的原始红松林紧密相连, 且界线明显, 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原始红松林内天然次生林生态群落。
2 研究方法
2.1 采样区研究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设置20m×10m的样地进行调查.选取林分演替具有较强代表性样地43块, 调查林木1 427株。
2.1.1 林木生长阶段
将树高3m以上的林木进入检尺径阶, 并根据高度划分五个层次:树高20m以上的林木确定为主林层优势高度, 其标志反映林木处于最佳生长状态。树高度15~20m的林木确定为主林层。树高9~14m的林木确定为Ⅰ级演替层。通过调查发现, 林分中此高度的林木尚未达到主林层高度, 外于被压状态, 个体竞争强烈。树高3~8m的林木确定为演替亚层, 此层林木处于演替上升阶段。未超过3m高的幼树确定为更新层, 此层中植株尚未摆脱与灌木竞争, 生长较不稳定, 不能完全表现出明显的树种更替。
2.1.2 非数量化标志数量化的动态分析
按树高分层统计各树种株数二点分布随机概率, 公式为Pi ( §=1) =Pi, 以相应的频度值得概率频度值, 公式为 P=Pi ( §=1) =f, 将非数量化标志数量化进行动态分析。
2.2 天然次生林的确立
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 建区以来连续50a没有发生森林火灾, 这片天然次生林也从未经过任何采伐和干扰, 通过社会调查和立地条件调查, 结合森林演替理论、树木年龄和气象因素综合分析, 确定丰林保护区天然次生林是在1931年由原始红松林和谷地落叶松林经森林火灾破坏后形成的天然林相, 其边缘与原始红松林紧密相连, 总体区域连结成长方形。
3 结果与分析
3.1 针叶树种类型
通过22块样地、655株林木分层统计各树种概率频度 见表1。
结果表明, 优势主林层和主林层中, 白桦概率频度值最大。主林层中针叶树种红松、云杉、冷杉均有出现, 但概率频度值较小, 以云杉概率频度值较大。Ⅰ级演替层至亚级演替层红松、云杉、冷杉、椴树概率频度值较大。说明红松、云杉、冷杉、椴树为进展树种, 而白桦、山杨表现为衰退树种, 说明不受干扰情况下自然趋势已经开始, 如不再受破坏因素的干扰, 自然发展方向将进入一个云冷杉红松林阶段。
3.2 主林层树种
通过7块样地338株林木分层统计各树种概率频度值见表2。
结果表明, 优势主林层以山杨、白桦为主, 混生少量的柞树, 主林层中已有少量红松、云杉、冷杉、椴树侵入, 概率频度以山杨白桦最大。Ⅰ级演替层至Ⅱ级演替层红松、云杉、冷杉、椴木、色木概率频度明显增加, 为林分中进展树种, 衰退树种为白桦、山杨。山杨的寿命不长, 胸径30cm左右开始大量心腐, 林分中枯死数量大, 在不久的将来, 被红松、云杉、冷杉、椴木树种所更替是完全肯定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一个红松阔叶林。
3.3 层间的混交方式
通过5块样地230株林木分层统计各树种概率频度值见表3。
结果表明, 优势主林层以柞木和白桦为主, 混生少量的枫桦。白桦生长在柞木较稀疏地带, 红松只有少量上升主林层, Ⅰ级演替层至亚级演替层红松和云杉概率频度明显增大, 红松数量具有明显的优势, 并且林冠下红松每公顷天然更新密度大, 演替方向是形成红松纯林。
3.4 不同类型红松林的演替结果
通过9块样地, 230株林木分层统计各树种概率频度值见表4。
结果表明, 落叶松和白桦占据优势主林层, 主林层中有部分云杉和冷杉侵入, Ⅰ级演替层至亚级演替层落叶松、云杉、冷杉具有明显的优势, 白桦为衰退树种, 红松极少。演替方向为落叶松或云杉、冷杉和落叶混交林。
综合分析, 四个林型的次生林自然演替趋势符合次生林演替规律。在原始红松林内的次生林, 具有种源丰富的条件, 演替趋势为阔叶红松林和针叶林。应强调说明红松大量出现, 并且一部分占据主林层, 呈均匀分布, 林冠下天然更新数量可观。云杉和冷杉在一定立地条件下, 主林层至更新层数量具有明显的优势, 绝大部分呈群团状分布。演替进程中针叶树种和中庸性树种一同更替先锋树种, 即山杨、白桦已成事实。这片天然次生林的演替不必经过一个硬阔叶林阶段。次生林下更新起来的红松最大年龄为45a。这说明针叶树种和中庸性硬阔叶树种是一同更替先锋树种进入顶级群落。从红松林木最大年龄至更新层最小年龄分析结果, 这就证明红松天然更新数量虽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8-2012年美国faf审定的药物化学类新药统计分析.docx
- 20092015年全国地铁建设规划课题研究.docx
- 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docx
- 2012年全球药物最新上市药物.docx
- 2012年美国新药授权和剂型研究.docx
- 2013年美国fafsfawoncawoncawoncawonca2013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第一部分新药及生物制品 (Ⅰ) .docx
- 2013年美国fafsfawoncawoncawoncawonca2013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第一部分新药及生物制品 (Ⅱ) .docx
- 2013年美国fafsfawoncawoncawoncawonca2013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第一部分新药及生物制品 (Ⅲ) .docx
- 2014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获批情况分析.docx
-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克里唑替尼的靶向治疗.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