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蝗虫灾害与国家兴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蝗虫灾害与国家兴衰 蝗虫热和干旱,叫做中国古代的三大自然灾害。过去对历史上的水、旱灾害研究较多,蝗灾的研究则重视不够。本文主要对唐代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减灾救灾措施以及蝗灾对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影响作一简略的探讨。 一、 东亚飞影总税法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唐代(618~907年)289年中,据统计,有蝗灾的年份为42个,约占总年份的14.5%,平均约7年发生一次。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唐代为8.5年,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由此可见蝗灾发生的频率有越来越快的趋势。比较而言,唐代蝗灾还不算严重。 唐代蝗灾的地域分布,根据有明确发生地点的资料,按照现行行政区划,以同年发生于数省则各记一次,同年发生于一省数地则只记一次为原则,统计如下: 由此可知,唐代蝗灾多发生在北方,即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山西数省,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于唐代的京畿道、都畿道、关内道、河南道、河北道南部和河东道南部。南方发生较少,主要在今安徽和江苏北部,相当于唐代的淮南道。 生物学家指出:我国境内的飞蝗主要有三种,亚洲飞蝗分布在新疆以及内蒙、青海、甘肃一带;西藏飞蝗分布在西藏;东亚飞蝗分布在其余地区。从唐代发生蝗灾的地区看,成灾主体主要是东亚飞蝗。生物学家还根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诸因素,将飞蝗发生地区划分为三类:1.发生基地,又称常年发生地,具有飞蝗孳生繁殖的最佳环境,大发生时由此向外扩散迁移;2.一般发生地,又称适生区,有适于飞蝗繁殖的条件;3.临时发生地,也称飞蝗的扩散区或侵入区,不适于飞蝗繁殖发生。蝗区的涵义与范围主要指飞蝗的发生基地和一般发生地,但我国群众习惯于把临时发生地也包括在内。 东亚飞蝗的繁殖发育要求日平均温度25℃以上天数必须达35天以上才能完成。冬季不能太寒冷,如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下超过20天,或-15℃以下超过5天,蝗卵就不能安全过冬。降水量过大会增加蝗卵死亡率,对幼蝻也有明显的机械杀伤作用。飞蝗喜食的植物有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还有沿海混生的虾须草、海蓬子、盐蒿等。宜于蝗卵孵化的土壤含水量要在8~22%之间。因此,适合东亚飞蝗繁殖发育的地区一般分布在低于海拔200米的平原、河谷、海滨、湖畔的低洼地带。对于东亚飞蝗蝗区类型的划分,生物学家有不同意见,马世骏等认为,应划分为河泛蝗区、沿海蝗区、滨湖蝗区和内涝蝗区四类,并对其具体地理位置均有所指陈【注文1】。我们可依此反观唐代蝗区的划分与分布: 1.河泛蝗区。分布于河流沿岸的滩地或抛荒地,在水旱交替的年代最宜于飞蝗大规模发生。唐代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黄河下游沿岸,包括都畿道的河南府、陕州、怀州、郑州,河南道的滑、濮、齐、虢等州,河北道的卫、魏、博、德等州,这一地区有18个年份发生蝗灾,占发生蝗灾年份的42.8%。其次是渭河沿岸,包括京畿道的京兆府、同州、华州、岐州以及关内道的陇州,这一地区有12个年份发生蝗灾,占发生蝗灾年份的28%。此外,汾河沿岸的河中府、绛州等,运河(汴河)沿岸的宋、亳、陈、许、徐等州,长江上中游的荆州、夔州,汉江中游的襄州,巴水流域的通州、渠州,这些地区在唐代都曾有蝗灾发生。 2.沿海蝗区。在唐代又可分为三个小区:(1)渤海湾沿岸地区,北起今秦皇岛,南到莱州湾的胶莱河口。相当于河北道的棣、沧、幽、蓟、平诸州及河南道的青州、淄州,在文宗开成年间曾连续发生蝗灾。(2)黄海沿岸地区,北起今江苏赣榆,南至废黄河口,相当于河南道的海州,开成年间的蝗灾也涉及这一地区。(3)东海沿岸地区,主要有江南道的台州、建州,最南到泉州,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长寿二年(693年)这一带发生过蝗灾。 3.滨湖蝗区。北方较大的湖泊有河南道的巨野泽,其周围的郓州、兖州、曹州,河北道的大陆泽,其周围的贝、邢、冀诸州,都曾发生蝗灾。 4.内涝蝗区。此类蝗区属地势低洼的农田,有雨即涝,无雨则旱,涝时积水,旱时抛荒,宜于飞蝗孳生繁殖。我国现存蝗区中面积最大、最典型的地区如鲁西南内涝区,相当于唐曹州、郓州、宋州北部、博州南部,当时也是蝗灾多发区。 生物学家认为,各类蝗区都有次一级的结构,如内涝蝗区具备一个初级的河泛型或湖滩型的次级结构,因此蝗区呈动态变化发展的特点。由于资料所限,难以描述唐代蝗区的动态发展,只能对蝗区类型及分布作大致划分。 徐光启在论及蝗灾地域分布时指出:“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湖广衍,溢无常,谓之涸泽,蝗则生之。历稽前代及耳目所睹记,大都若此。”(上册,p.245)这里所说的蝗区范围,相当于现在河北燕山以南,长江、淮河以北,泰山、沂蒙山以西,太行山、伏牛山以东,正是黄淮海平原的地域,也正是唐代的主要蝗区。此外,渭河平原是唐代蝗灾的重灾区。以泰山、沂蒙山构成的鲁中南丘陵和胶东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