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表土有机碳同位素的分布与演变
根据以往的研究,不同植物路径(c3、c4和cm)13c的变化范围是不同的。土壤有机质13c的变化与有关植物物质13c的变化有关。通过改变地层中有机碳的含量,可以评估土壤中有机碳的起源、植物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历史。但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大气压力、CO2分压、光强、温度和降水等特有的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碳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对高海拔地区现代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的分布如何受海拔及植被类型等因素影响的规律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其环境和演化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热门课题,地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分析被作为重要的环境指标之一。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现代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的规律,可以为通过有机碳同位素的地质记录准确地判断青藏高原地区古环境变化的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本文作者系统地采集了青藏高原不同环境下的202个表土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同位素随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变化的分布特点。
1 样品采集与分析
共采集202个青藏高原表土样品,分布在25°~42.37°N,77.8°~104.1°E的范围,海拔高度700~5 500m,样品取自森林、灌丛、草原、高山草甸、荒漠草原、荒漠-高寒荒漠等青藏高原典型的植被群落。野外样品采集采用GPS定位,大部分样品的采样时间是在1999年8~9月间完成的。图1为青藏高原现代表土样品点的分布位置。
除了9个以砂砾石为主的粗颗粒样品不适合做碳同位素分析外,对另外193个风干样品研磨至100目以下。用10%的稀盐酸处理,除去样品中的碳酸盐。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到无氯为止,在低温下烘干。将制备好的样品约50mg用意大利产的NC2500色谱-质谱仪(EA/MS)测定,采用的标准是PDB。测量精度小于±0.1‰,对其中的28个不同环境的土壤样品进行重复测量,误差小于±0.23‰。
2 表土有机碳同位素的时空分布
图2显示了193个表土样品有机碳同位素与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的关系,青藏高原表土碳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8.57‰~-15.08‰的范围,平均值为-23.57‰。在海拔3 500m以下,同位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变轻,从-20.5‰逐渐减少到-28.5‰左右;而从3 500m以上,同位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从-28.5‰逐渐增加到-15.0‰左右。
进一步对每个样品所处的植被类型进行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有机质δ13C的分布有相对稳定的范围。荒漠-高寒荒漠环境下的表土样品有机碳同位素最重,其值平均在-19.6‰(标准偏差±2.76‰),荒漠草原环境下的表土样品有机碳同位素平均在(-21.49±1.56)‰,高山草甸与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的分布范围比较接近,分别平均为(-23.66±0.67)‰和(-23.49±1.17)‰,灌丛下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平均为(-24.79±1.05)‰,森林植被下的表土样品有机碳同位素最轻,其值平均在(-25.8±1.15)‰。图3显示出主要植被类型下发育的表土(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的平均含量及标准偏差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化范围。按照森林—灌丛—高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寒荒漠的变化,表土有机碳同位素是逐渐变重的,但相邻植被类型之间的同位素变化的部分范围是相互重叠的。但森林、草原、草甸和荒漠这几个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的范围有明显的差别。
本文所分析的193个土壤样品来自青藏高原的不同地区,空间范围涉及到大约15个纬度25个经度,不同区域的相同海拔的植被类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为了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δ13C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特点,图4给出了青藏高原北部(张掖→敦煌→格尔木→昆仑山垭口,包括柴达木盆地共48个样品)、东部(林芝→工布江达→拉萨,22个样品)和南部(亚东→帕里,10个样品)3个方向(共80个样品)土壤有机质δ13C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青藏高原北部样品多数位于海拔3 500m以下,土壤有机质δ13C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总的趋势是逐渐变轻的。3 500m以上只有从西大滩到昆仑山垭口的几个样品,土壤有机质δ13C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是逐渐变重的。东部和南部的土壤样品分布在海拔3 000m以上,土壤有机质δ13C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总趋势是逐渐变重的,但东部相同高度的样品δ13C的值变化较大,可能与地形变化较大有关。
3 不同海拔高度对植物光合产物碳同位素的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径根据最初的羧化步骤中形成的产物不同,分为C3,C4和CAM植物,C3植物(包括所有的木本植物以及多数适合冷湿环境生长的草本植物)所具有的δ13C值的范围一般在-32‰~-22‰(平均-27‰),C4植物(例如适合相对干旱环境生长的藜科和禾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