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论阴盛格阳之病机探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钦安论阴盛格阳之病机探析 郑钦安(1802-1901)是清代著名的伤寒学者。他的著作包括《医学理论》、《医学方法》和《伤寒通论》。郑钦安临床善于辨识阳虚证, 因而常常重用大辛大热之姜、桂、附等, 屡起痼疴沉疾, 饮誉蜀中, 世人尊称其为“郑火神”。郑氏擅于抓住阳虚的关键证候, 因此, 能够于寒热真假的错综复杂病机中力挽“阴盛格阳”之病证。现就其“阴盛格阳”论学术思想, 探讨如下。 1 对于“火盛格阳”,郑 “阴盛格阳”是一种向“阴阳离决”发展的危证。郑钦安对临床上常见的58种寒热真假疑似证做了详细的辨析, 他在《医理真传·辨认一切阳虚证》中说:“凡阳虚之人, 阴气自然必盛。外虽现一切火症, 近似实火, 俱当以此法辨之, 万无一失。阳虚病, 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 目瞑倦卧, 声低息短, 少气懒言, 身重畏寒, 口吐清水, 饮食无味, 舌青滑, 或黑润青白色, 淡黄润滑色, 满口津液, 不思饮水, 即饮水亦喜热汤, 二便自利, 脉浮空, 细微无力, 自汗肢冷, 爪甲青, 腹痛囊缩, 种种病形, 皆是阳虚的真面目”。如果临床上单纯出现上述证候, 阳虚的辨证并不为难, 可是当阴盛之时, 格阳于外或上的时候, 而外现一些“火旺”的表现, 使世医所不能辨识“阴证似阳”, 寒盛逼热外出、阴极似火, 临床上颇难识别, 因此, “然又有近似实火之处, 又当指陈。阳虚证, 有面赤如朱而似实火者。有脉极大劲如石者。有身大热者。有满口齿缝流血者。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有大、小便不利者。”这些症状, 郑氏认为都是“阴盛格阳”的结果, 应当仔细察验。 “阴盛格阳”系由阳气极端虚弱, 阳不制阴, 偏盛之寒盘踞于内, 逼迫衰极之阳浮越于外, 使阴阳不相维系, 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郑钦安对此却有独到认识, 如他在《医理真传》坎卦解释中说:“一点真阳, 含于二阴之中, 居于至阴之地, 乃人立命之根, 真种子也。……真阳二字, 一名相火, 一名命门火, 一名龙雷火, 一名无根火, 一名阴火, 一名虚火。发而为病, 一名元气不纳, 一名元阳外越, 一名真火沸腾, 一名肾气不纳, 一名气不归源, 一名孤阳上浮, 一名虚火上冲, 种种名目, 皆指坎中之一阳出”。坎 (肾) 为水火之脏, 郑氏把肾中一阳喻为真龙, “明系水盛 (水即阴也) , 水盛一分, 龙亦盛一分 (龙即火也) , 水高一尺, 龙亦高一尺, 是龙之因水盛而游, 非龙不潜而反其常”, 这对阴盛阳衰、水盛火弱、阴盛格阳的解释, 可谓是易于理解。至于为什么临床经常出现一些“阴盛格阳”的假象, 郑氏认为, 这与人体阴阳合一、一分为二的关系密切相关。他说:“人身一团血肉之躯, 阴也, 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 而“真气也, 天之体也, 气虽在下, 实无时而不发于上也”, 有“阴气上腾而真火即与之上腾者, 此处便要留心”。认为:“阳气弱一分, 阴自盛一分, 此一定之至理也。阳气过衰 (即不能制阴) , 阴气过盛 (势必上干) , 而阴中一线之元阳, 势必随阴气而上行, 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 粗工不识, 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不知病由君火之弱, 不能消尽群阴, 阴气上腾, 故牙疼诸症作矣”。 2 辨证论治“阳虚证”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说:“尝谓水火如相依而行 (水即血也, 阴也;火即气也, 阳也) , 虽是两物, 却是一团, 有分之不可分, 合之不胜合者也。二物合而为一, 无一脏一行, 无一腑不到, 附和相依, 周流不已”。生理情况下, 阴阳、水火相依而行, 周流不息, 充满脏腑, 即在生理状态下, 阴阳、水火形影不离。但由于阴阳的属性不同, 而自己有各自的亲和性, 故此“气无形而寓于血中, 气法于上, 故从阳, 血有形而藏于气之内, 血法于下, 故从阴”。特别是肾坎中一阳, 居下而亲于上, 向上升发是阳的特性, 而“水盛则火衰”, 火不能安在下之位, “火种也, 藏于肾中, 立水之极, 为阴之根, 沉潜为顺, 上浮为逆。病至真气上浮, 五脏六腑之阳气, 已耗将尽, 消灭剥削, 已至于根也。”郑氏的这种认识, 把阴盛格阳的本质, 看成是真阳上浮的结果。外象表现, 虽现阳证, 却是因为“大凡阳虚之人, 阴气自然必盛, 阳气必上腾”。这种“阳气上腾”的结果, 临床出现一派假阳证的“牙疼、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这种临床表现一般世医均辨识为“阳证”, 而全然不知“舌青、唇青、淡白无神之类”均为其“阴证”或是阴盛, 这才是其病证的根本。而郑氏“总在这阴象上追求”, 可谓是真知灼见, 慧眼独居, 抓住了“阳虚证”的根本所在。因此, 郑钦安对这种临床真假疑似的证候, 颇有感触。临证之时, 要以“温中、收纳、回阳、降逆、封固为要”。因此, 郑氏结合自己的多年体验, 告诫后人,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