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河下游渭河流域规划设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渭河下游渭河流域规划设计 2003年夏秋之交持续50天的降雨。陕西省渭河流域在40天的前后形成了连续洪水,并经历了五个花蕾。三个池塘和五个决口的河流在渭河秦岭以北和以南决口。受灾人口约56.28万人,受灾农田面积9.2万hm2,其中绝收面积7.5万hm2。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元。 120 罗马西河洪水的基本特征和灾害 1.12 001年,河流洪水的主要特征 (1) 刑法规定的降雨流域 2003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渭河流域连续50 d的降雨,这是近50 a未发生过的大范围、长时期的降雨流域,在气象上称为华西秋霖。过程平均降雨量近250~280 mm,最大降雨区超过300 mm。全降雨过程的雨量相当于多年平均降雨的4~5成以上。从日降雨强度分析,主要是中雨和小雨,大雨较少,几乎未发生暴雨。 (2) 洪水退行性状态 至10月6日为止已发生5次连续洪峰,这是渭河洪水中少见的,延续一个半月;前后5次洪峰相继出现,前3次洪峰相隔7 d~10 d,后2次洪峰相隔12 d~15 d,处于前次洪水还未完全消退,后1次洪水又接踵而来的状态。以往渭河洪水历时2 d~4 d,2003年每次洪水历时7 d~10 d,消退时间达5 d~6 d。5次洪水总量累计近46亿m3,相当于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2。 (3) 历史上我国5年生中国3. 以第2次洪峰为例,华县水文站洪峰流量为3 570 m3/s,洪水位342.76 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51 m。其他几次洪峰流量约3 000 m3/s,接近或略超过警戒流量(表1)。从洪峰量级上看属于常遇洪水,但从洪水位分析属于大洪水,华县水文站水位均在341 m以上,为同量级洪水中水位最高值,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4) 最大含沙量 由于多年渭河未发生洪水,河道普遍淤积,主槽萎缩。这次洪水含沙量高达近500 kg/m3,实测临潼8月27日第1次洪峰时最大含沙量588 kg/m3。由于河道过流能力低,1 000 m3/s洪水就漫滩,滩槽严重淤积,特别是滩地,淤积2 cm以上。 (5) 般洪水,高洪 由于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河道淤积,渭河下游河道普遍淤积2~4 m以上,滩面不断抬升,临背差大,成为地上悬河。只要出现一般洪水,洪水就会顶托倒灌秦岭北麓支流,使支流河口淤积,过洪能力降低。这场洪水使秦岭北麓渭河8条支流顶托倒灌,导致3条河(罗纹河、方山河、石堤河)5处决口,直接酿成洪水灾害。 1.2 直接经济效益 2003年渭河洪水给咸阳、西安、渭南三市12个县(区)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灾害。受灾人口56.25万人,迁移人口29.22万人;受灾农田面积9.2万hm2,其中成灾面积8.2万hm2,绝收面积7.5万hm2;倒塌房屋18.72万间;损坏水利工程设施6 537处,公路158条558 km,输电线路296 km;淹没学校、卫生所等公共设施205所,使4.9万名学生无法上学,近30万人失去初级卫生医疗条件,依靠医疗队治病。据不完全统计和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达28亿元。这次洪水是渭河下游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害。 1.3 降低6.第3、4次洪水后的第三阶段是多元过程水势不稳定,导致了洪水灾害 本文不对形成2003年渭河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提出小水大灾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渭河河道淤积、洪水位高,是造成小水大灾的直接原因。这次渭河下游最大的洪灾是与三门峡水库枢纽长期高水位运行有直接的关系。潼关位于渭河入黄的河口处,潼关高程直接影响到渭河的出流条件和泄洪能力,也是控制渭河冲刷或淤积的侵蚀基准面。由于三门峡水库枢纽长期高水位运行,使潼关高程不断抬升,1985年以来,潼关高程一直在抬升5 m(高程在328 m)的情况下,以致使渭河下游淤积量由1991年汛后10.36亿m3增至2003年汛前13.21亿m3,淤积增量2.85亿m3,平均年淤积增量0.27亿m3(严格分析应采用汛前与汛前、汛后与汛后相比)。在这种条件下使渭河同流量水位不断升高(表2)。以华县高程为例,未修建三门峡水库之前,5 000 m3/s流量高程为337.90 m,水库建设以后5 000 m3/s流量高程为340 m以上,以1973年洪水水位最高为341.56 m,近期洪水皆小于5 000 m3/s流量,但洪水位全部高于5 000m3/s流量时的水位。1996年洪水流量为3 450 m3/s、洪水位达342.24 m,高出1990年5 000 m3/s流量时的水位2.11 m;2003年流量为3 570 m3/s、洪水位达342.76 m,是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最高水位。从潼关高程的变化,洪水位不断抬升,充分反映出渭河下游的泄流能力在不断的降低。与此同时河势不稳定,不断产生斜河、横河,并随洪水而改变。最突出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