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中生代成矿系列及矿床类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南中生代成矿系列及矿床类型 华南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本文界定的华南是指长江以南、四川盆地以东的陆地区域。该地区范围宽广, 跨越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尤以铁铜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以钨锡钼铋铅锌稀土稀有铀为主的南岭成矿带的特色最为显著, 对其构造背景、成矿机制、成矿规律的研究长盛不衰, 研究程度甚高, 但仍吸引众多学者进行探讨(陈毓川等, 1989; 翟裕生和熊永良, 1990; 常印佛等, 1991)。近年来, 通过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董树文和李廷栋,2011), 对华南深部地壳结构的特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为探讨区域成矿的深部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对华南六个构造单元之不同性质的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成矿特征进行概要分析的基础上, 从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角度, 进一步探讨了成矿规律和壳幔相互作用对于华南区域性成矿的影响。 1 南大别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特点 从构造演化的角度看, 华南作为扬子和华夏两大板块通过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大陆的一部分, 大致经历了6 个构造时段的演化, 每个时段发育不同的岩浆作用, 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 ① 新元古代早期(Pt31), 扬子、华夏板块拼合之前, 两板块各自演化, 有各自的地质构造环境, 但都以火山-沉积作用广泛发育为特点, 尤其是海相双峰式火山作用为西裘式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 新元古代早期(Pt31)末, 扬子与华夏两板块沿江绍带形成板块缝合带。在缝合带南侧, 造山运动强烈, 形成目前呈近东西向的构造带。此前形成的一些矿床(如浙江西裘铜矿、江西铁砂街铜矿)也遭受变形, 同时新形成一些与区域性构造事件有关的矿床, 但目前发现的还不是很多; 在北侧发育了广西宝坛锡矿床等。 ③ 新元古代晚期至寒武纪(Pt32-?), 陆缘沉积广泛发育, 局部发生火山-沉积作用或疑似海底喷流沉积作用, 以Ni-Mo-V-P-U五元素组合为特点的沉积型矿产广见于华南地区; 另外, 在赣中有产于南华系杨家桥群下坊组中的新余式火山-沉积变质的磁铁-石英岩型铁矿。 ④ 加里东运动期间, 武夷-云开带既是构造活动带, 也是陆内造山带, 发育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区域性变质作用, 基底岩石通过混合岩化而形成再生岩浆岩。伴随着陆块的抬升, 东西向断块活动也趋于明显, 武夷和云开有可能被 “错开”,其构造运动机制类似于洋中脊的“转换断层”。期间,加里东期花岗岩发育, 在广西有牛塘界钨矿床的形成。 ⑤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D-T1-2), 在陆缘和陆内坳陷带(陆表海)中接受沉积, 形成众多的沉积型矿产, 而岩浆活动总体上不发育。 ⑥ 晚三叠世以来, 印支-燕山运动在华南地区十分强烈, 构造-岩浆-成矿作用造就了遍布整个华南的形形色色的各类矿产资源, 既有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铁-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以长江中下游为代表), 也有与壳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钨锡钼铋铅锌稀土稀有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以南岭为代表)。 值得指出的是, “南岭花岗岩”一名在地质界沿用已久。早在1920 年, 翁文灏在《中国矿产区域论》一文中, 就提出我国南方(包括南岭地区)的花岗岩与钨、锡矿产有关, 长江中下游的花岗闪长岩与铁、铜矿产有关, 并认为两者形成于古生代之末-侏罗纪之初。后来谢家荣(1936)在《中国之矿产时代及矿产区域》一文中, 将华南与钨、锡等矿产有关的花岗岩称为“香港式花岗岩”, 将长江中下游一带与铁、铜矿产有关的花岗闪长岩称为“扬子式花岗闪长岩”,并认为白垩纪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成矿时代, 而香港式花岗岩、扬子式花岗闪长岩均生于此时期, 并将它们统称为燕山期花岗岩。谢家荣在该文中还将南岭地区划为一个独立的“矿产区域”, 认为南岭矿产区域内的花岗岩产钨、锡、铋等矿产。后来, “香港式花岗岩”渐被“南岭花岗岩”所取代。香港式花岗岩和扬子式花岗闪长岩可与国际上盛行的S型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大致对应, 但后一名称的提出要晚了半个世纪。因此, 由翁文灏提出、被谢家荣发展了的对华南不同地区花岗岩有不同矿产的认识, 不但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而且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图1 为华南地区前南华纪-古生代(或早-中三叠世)构造-成矿图, 展示了前5 个演化时段的构造环境和形成的矿产。对华南地区强烈而广泛的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将在下面较详细论述。 2 区域性构造环境及矿床 如上所述, 华南地区经历了6 个构造时段的地质构造演化, 不同的阶段对应于不同的成矿构造环境, 但总体上体现了先洋壳、后陆壳的大陆生长方式。这6 个构造时段所形成的6 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地质构造环境)大致对应于目前的6 个成矿带(徐志刚等, 2008), 即: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南隆起成矿带、赣东北成矿带(钦杭带东段)、武夷-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