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古代突厥碑铭的文学特征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特征,而且又与汉族文学有着区别,这主要表现在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就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指采用的媒介不同,即语言不同,另外还包括文学与音乐、舞蹈的紧密结合。就表现内容而言,少数民族文学所反映的主要是他们本民族的生活区域、生活习惯、意识形态和心理特征等。因此要探讨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学性,不仅要从宏观上探讨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的文学性,而且也应该从微观上来把握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学性,因为它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的一部分,而且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古代突厥碑铭文属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范畴,是中国古代突厥汗国时代第一批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包括《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及《占卜书》,另外还有《翁金碑》、《阙利啜碑》、《雀林碑》等,其中(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具有浓郁的文学特征。这些碑铭文使用民间英雄史诗的形式描述突厥汗国的可汗或大臣的英勇事迹,它们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这些碑铭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而且也能够使我们对古代突厥族的作家文学(碑铭文)的文学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找出我国古代碑铭文的一般性的文学特征和不同民族的不同特色。
目前,对古代突厥碑铭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首先是19世纪末,俄国学者N.M.雅德林采夫发现了古突厥文书写的《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另一位学者V.汤姆森对这些碑铭文进行了成功的解读。此后,《暾欲谷碑》、《翁金碑》、(阙利啜碑》、《雀林碑》等陆续被发现和解读,这些学者们的工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平台。再加上林干、耿世民、毛星、芮传明等学者对古代突厥碑铭文的整理和论述,使我们的研究具有了充分的开拓空间。
一、 突厥碑铭的内容
醇朴尚实的体裁特征是古代突厥碑铭文的文学性的重要表现。蒙古族松年在他的(颐园论画中谈到:“上古民风醇厚,不事华美,姑取神似,未肖全形。观汉人武梁祠所画人物,草草而成,不尚修饰,而神全气足,更胜于今日之弄粉调脂,以炫华丽也。”101这是就画作而言,文学创作与其有着相通之处。元好问在为杨叔能《小亨集》所写序文中认为诗和文的创作都要“诚”,即要“写真景,咏真情”。尽管如此,文学创作也不妨有所夸饰,如彝族理论家举奢哲在《论历史和诗的写作》中指出:“诗歌和故事,可以这样写:当时情和景,情和景中人,只要真想像,就可作文章。可以有假想像,夸饰也不妨。”294-295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艺术真实”,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艺术真实”是指作品所描写的是传说中发生的或者是生活中应当发生的事情。
就古代突厥碑铭文而言,它具有一般碑铭文的特点——尚实性。这种文体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的尚实性文学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诔碑》曰:“详夫诔之为制,盖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他认为,碑铭文这种文体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真实纪录,来对所传之人进行颂扬和哀悼,其感情错综复杂。在我国文学理论界,还有很多对此文体尚实性特点的论述与解说。他们都不否认碑铭文的尚实性特征和传记体性质。立碑的目的无论是对某个事件的记述,还是对人物的赞扬与哀悼,都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生发的。但是另一方面,为某人立传或对某个事件记述,难免有夸大修饰之辞。人死后都希望自己的英明业绩流传于世,千秋万代受人景仰,或者是粉饰武功,这些都决定了碑铭文撰写者往往要尽自己之才力,来赞扬他人之伟功。这种生活真实与夸张修饰的特性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谓的“艺术真实”,这也说明了碑铭文的文学性特征较其它应用文文体如奏议类、诏令类、书记类等更明显,难怪清代文学家姚鼐把碑志文列为文学作品的范畴,而与其他实用文章区别开来。
古代突厥碑铭文《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是对突厥汗国的可汗或大臣歌功颂德的记事性文章,具有传记性质。其中《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突厥文部分的撰者是药利特勤,汉文部分为李融和玄宗,而《暾欲谷碑》的撰者是暾欲谷本人。新旧《唐书·突厥传》载:阙特勤死,玄宗命金吾将军张去逸、都官郎中吕向,带玺书入突厥吊祭,并为他立碑,玄宗自为碑文(汉文部分);仍立祠庙,刻石为像,四壁画其战阵之状。又载:玄宗派高手工匠六人前往帮助建立墓碑,绘写精肖,突厥人认为从前未尝有。又载:毗伽可汗被其大臣毒死,玄宗命宗正卿李佺前往突厥吊祭,并为他建立碑庙,又命令史官李融为他撰写碑文(汉文部分)178-179。这不仅是古代汉族和古代突厥族友好关系的见证,也说明了古代突厥族能够读懂汉文,而且汉文学肯定会对突厥文学产生影响。不论是汉文部分还是突厥文部分,都是对阙特勤可汗和毗伽可汗英雄武功的颂赞。事实上,阙特勤可汗和毗伽可汗确实对本部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在为这两位可汗立碑所撰的碑文也难免有所夸饰。如《阙特勤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