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针治疗斑秃60例
黄斑是一种非疤痕性炎症性脱落。通常,头部会出现明显的圆形斑点。本研究通过观察斑秃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相关指标的变化, 以期为斑秃病因学提供理论依据;并且通过对火针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进一步阐明火针治疗斑秃的作用机制。
1 临床数据
1.1 两组治疗前斑块情况比较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天津市公安医院针灸理疗科门诊患者, 课题观察时间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 共69例。将全部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针组和毫针组, 火针组35例, 脱落2例;毫针组34例, 脱落3例。火针组33例, 男14例, 女19例;平均年龄32岁;平均病程21星期;治疗前斑块单发9例, 多发24例, 平均面积10.60 cm2。毫针组31例, 男14例, 女17例;平均年龄36岁;平均病程21星期;治疗前斑块单发6例, 多发25例, 平均面积10.22 cm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斑块数量、治疗前斑块面积、治疗前伴随甲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另随机选择非斑秃患者30例作为正常组, 年龄18~45岁, 来源于公安医院体检科健康查体者。
1.2 正常皮肤正常
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秃发制定诊断标准。①突然或短期内头发片状脱落, 单发或多发, 甚至头发全部脱落 (全秃) , 眉毛、腋毛、阴毛、胡须及毳毛脱落 (普秃) ;②脱发区皮色正常, 无明显炎症反应;③脱发区皮肤未见萎缩及瘢痕。
1.3 影像学检查
①患者为其他类型的秃发, 如先天性秃发、假性秃发、全秃、普秃、瘢痕性秃发等;②有重要器官器质性疾患或有严重基础疾病者, 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伴有多毛、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可能影响疗效观察评价者;④伴有糖尿病皮肤破溃久治不愈及血友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乙醇灯外测量
首先患者取俯卧位, 取背俞穴和督脉背部穴位 (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椎、至阳、命门) , 用75%乙醇消毒皮肤, 术者右手持中粗火针, 左手持乙醇灯, 将中粗火针于乙醇灯外焰上, 先加热针体, 再加热针尖, 针身的烧针长度与刺入的深度相等, 待针身烧至通红后, 对准穴位垂直刺入1~1.5 cm;然后患者仰卧位, 取任脉腹部穴位和胃经腹部腧穴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外陵、水道) , 操作同前;最后患者坐位, 取阿是穴 (斑秃区) , 用75%乙醇消毒皮肤, 多头火针烧红后, 采用速刺疾退法, 每次0.5 s, 从脱发区边缘向脱发区中心散刺, 刺破即可, 无需过深, 尽量令瘀血流出至其自止。每星期治疗1次, 14次为1个疗程。
2.2 直线针群
取穴同火针组, 常规消毒皮肤后, 用毫针进行针刺。除操作中针具不用火针外, 其他与火针组相同。
3 治疗效果
3.1 分布密度、粗糙度、白色、竞发区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痊愈:毛发停止脱落, 脱发全部长出, 其分布密度、粗细、色泽与健发区相同。
显效:毛发停止脱落, 脱发再生达70%以上, 其分布密度、粗细、色泽接近健发区。
有效:毛发停止脱落, 脱发再生达30%以上, 包括毳毛及白发长出。
无效:脱发再生不足30%或仍继续脱落。
3.2 统计学检验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学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3.3.1 患者的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
3.3.1. 两组血清il-10水平比较
患者治疗前血清IFN-uf067、IL-12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IL-10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经线性相关回归分析, IFN-uf067与IL-10、IFN-uf067与IL-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IL-10与IL-12, 二者相关。
3.3.1. 2例血清免疫系列阳性率
患者治疗前血清Ig G、Ig A、Ig M、C3、C4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3.1. 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
患者治疗前血清TGA、TMA水平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3、T4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3.3.2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并发症比较
火针组治疗前后脱发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毫针组治疗前后脱发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治疗后脱发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火针组脱发面积更小。详见表4。
3.3.2. 两组治疗后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