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近12年人间炭疽流行情况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近12年人间炭疽流行情况分析 碳疽是由碳疽菌引起的一种人类疾病。同时,它也是一种自然流行病,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自1956年将炭疽列入疫情报告以来, 广西炭疽每年均有发生, 从未间断, 发病居全国第三、四位。本文就广西近12年来人间炭疽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仅供同行们参考。 1 数据来源 有关资料来自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科疫情资料室、细菌性疾病防制科和鼠疫防制科。 2 结果 2.1 年我国炭疽流行历史 1990~2001年全区炭疽累计发病1, 837例, 死亡79例, 病死率4.22%, 年均发病率0.35/10万。12年间炭疽流行每年均有发生。人间炭疽流行常继发于畜间炭疽流行, 以局部暴发为主, 流行类型属农业型, 分布广泛。流行无明显的周期性, 发病率在0.09~0.76/10万之间。1990~1993年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为0.45~0.76/10万之间, 以后逐渐下降, 为0.09~0.39/10万之间, 见表1。 2.2 病例季节变化 广西属亚热带地区, 气候温暖潮湿, 一年四季均有炭疽流行, 但是, 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1~4月病例较少, 5月病例明显增加, 6~9月达到发病高峰, 并维持4个月的时间, 10月病例逐渐下降。6~9月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0.40% (1319/1873) , 是炭疽的流行季节, 见表2。 2.3 年区域炭疽病人发生情况 按行政分区, 把广西划分为南宁、柳州、桂林、梧州、钦州、玉林、百色及河池等8个地区。12年间, 除了玉林地区未发现炭疽病人以外, 其它7个地区均有炭疽流行, 以桂西的百色地区最为严重, 其次是桂西北的河池地区, 第三是桂中的柳州地区, 桂东南及沿海地区的玉林和钦州地区发病最少。呈现由桂西北向桂东南方向逐渐减弱的趋势, 见表3。 2.4 人口分布 2.4.1 岁65岁年龄是性别发病的主要年龄 以青壮年发病居多, 尤其是男性的青壮年更甚。20岁~55岁年龄段人群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4.27% (1391/1873) , 其中20岁~55岁年龄段男性的发病人数占总男性别发病人数的77.09% (1225/1589) , 20岁~55岁年龄段女性的发病人数占总女性发病人数的52.46% (149/284) 。 2.4.2 女性占比较大的比例,女性占16.16% 以男性发病居多, 男性占84.84% (1589/1873) , 女性占15.16% (284/1873) 。男女发病比例为6∶1 (1589∶284) 。 2.4.3 农民、两组受害者的发病人数 我区的炭疽主要在农村流行,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和交通不方便的地区最为多见。因此, 本病的受害者主要是农民, 其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7.91% (1142/1299) , 其次是学生和儿童, 他们的发病人数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4.39% (57/1299) 和4.23% (55/1299) , 见表4。 2.5 流行病学意义 广西人间炭疽流行常继发于畜间炭疽。患病的草食性动物如牛、羊、马等是主要传染源, 其次是猪、狗等动物。人也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特别是健康带菌者和隐性感染者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分析283例病人的感染方式发现, 因参与剖杀病死畜而感染者141人, 占49.82%;食用病死畜肉而发病者85人, 占30.03%;加工病死畜肉和皮毛受感染者56人, 占19.79%;因挖掘土方而感染者1例, 占0.36%。 2.6 不同类型的炭疽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以皮肤型炭疽最多见, 其次是肠型炭疽, 12年间广西未发现有肺型炭疽。统计385例病人结果显示, 皮肤型炭疽379例, 占98.42%;肠型炭疽6例, 占1.56%。皮肤型炭疽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和皮肤破溃结黑痂为主, 部分病人有畏寒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为皮肤局部出现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 有瘙痒感, 继而红色丘疹破溃, 并出现发热、畏寒等全身中毒症状, 数天后开始结黑痂;肠型炭疽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发热、腹痛及血样便等, 治疗不当容易导致死亡。 3 分析与讨论 3.1 炭疽在广西和广西的分布现状 我区地属亚热带地区, 气候温暖潮湿, 年平均气温为12~22℃, 一年四季12个月份均有炭疽流行。1990年~2001年的12年间每年都有炭疽流行, 从未间断, 发病率在0.09/10万~0.76/10万。流行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 炭疽流行呈现典型的农业型特点, 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 交通闭塞的地区, 以百色地区和河池地区最为严重。受害人群以农民最高, 占87.91%。这可能是由于山区群众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差, 文化生活水平低, 防病治病意识差, 对病死的家畜往往舍不得丢弃, 而是进行剖杀分食和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