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蒜市场市场不平衡的价格博弈
大约克郡战争持续了多年,“你更残忍”和“你更便宜”相互攻防。大市场价格一次上涨。2012年,大蒜生产商和大蒜贸易商知道对方的基本牌,战争进入了准备阶段。双方博弈的结果, 并没有分出输赢。
蒜商们的痛苦博弈
相比往年, 今年大蒜入库的时间向后推迟了半个多月。8月6日, 是山东省金乡县蒜农郭祥卖出最后一批蒜的日子。2.6元/500克, 这是几度博弈后的成交价。1200元, 是每667平方米地带给郭祥的损失。3亿千克, 这是目前山东金乡大蒜的库存缺口。
相比往年, 今年金乡大蒜不但入库时间推迟了半个月, 而且入库量尚显不足。究其原因, 在于蒜农和蒜商都在痛苦地博弈, 相当“纠结”。
蒜农们的痛苦在于, 眼睁睁看着蒜价在僵持中从每500克4元掉到如今的不到3元。
占据主动的蒜商却也并不觉得占到了便宜。市场不景气, 需求不旺盛, 在蒜商们看来, 即使是在蒜农眼中低得不能再低的价格, 也还是意味着风险。
正是这种顾虑, 蒜商们在期限临近之前并不急于收购市场上的大蒜。北京新发地市场的蒜商刘裕认为:“这个价格对我们来说也是妥协的结果, 毕竟我们也不能让自己明年5月之前都无货可卖。”
2012年的蒜市, 在这样的沉闷气氛中进入了收官阶段, 也给蒜价波动的历史写上了新的一笔。
蒜价低,市场滞销
“蒜你狠”一词出于2010年, “蒜你贱”则出自2011年蒜市崩盘期间。大蒜价格的暴涨暴跌早已成为小宗农产品价格起伏的典型代表。
2012年3月, 大蒜减产30%的消息传出, 整个市场陷入了美好的预期当中。从蒜农到蒜商, 每个人都在期待蒜价高峰的再次到来。5月开始, 大蒜市场价迅速攀升到每千克10元左右。
那些高价抢到蒜的炒作者, 最后却傻了眼:低迷的需求和对价格的敏感使得高价大蒜毫无悬念地陷入了滞销的境地。而蒜市背后真正的“大佬”已将去年低价收购的老蒜高价出清, 他们需要的只是等待, 等到大蒜入库的时节, 所有的高价泡沫都只能灰飞烟灭。
起初, 蒜农和炒蒜者们尚能坚持抬高价格, 与储存商们僵持一番。整个6月份, 蒜市就沉浸在这种悲壮的搏杀气氛中。但到了七八月份, 眼看着大蒜将要毁于发芽, 即使再顽固的蒜农, 再精明的炒蒜者, 也只能在储存商给出的价格面前妥协。
2012年的大蒜市场, 看不明白的人亏了, 看明白的人也并不乐观。一个事实已经若隐若现: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 高价没有任何用处, 只能使你的产品滞销。从今年的情况看来, 大量蒜农已经对市场感到心灰意冷, 萌生退意, 很可能造成明年大蒜减产, 拉高价格;大蒜的储量又不如往年, 年内可能出现短缺。另一方面, 蒜农种蒜的成本也已经达到峰值, 除去人力成本, 至少要卖到每千克3.9元才不至于亏本。
一边是蒜农的成本压力, 一边是市场的需求压力。蒜价低了, 蒜农不愿卖, 结果是死市;蒜价高了, 市场接受不了, 结果是滞销。
来年的大蒜市场, 前途更加渺茫。
立足于市场低的政策,大蒜市场是目前最主要
河南蒜农姜有明几天前刚把手头的蒜一股脑卖给了蒜商, 对他来说, 今年的行情实在难以读懂。“初期感觉价格挺高, 但是不实在, 高得很虚。而且市场上的价格没有反映到我们这儿, 即使是蒜价最高的时候, 经销商从我们这儿收蒜仍然是压价收的。”
在姜有明看来, 大蒜市场上谁都可以赚钱, 唯独蒜农是听人摆布的:“蒜价涨的时候, 经销商低价收蒜;蒜价低的时候, 经销商的收购价比成本价还低。你别看市场上大蒜卖得贵就觉得种蒜的赚了钱, 种蒜的和市场中间还隔着道墙呢!”
像很多同行一样, 金乡蒜农梁广义从2011年起就已经萌生退意, 想要离开大蒜市场。但他也坦言, 大多蒜农实际上没有退路。“种蒜种了十几年, 不太容易改种别的?周围十里八乡都是种蒜的, 常来的商家也都是收蒜的, 更何况种别的也不保赚啊, 只能忍着吧!”
“不好做?简直太难做了!”说起今年的大蒜市场, 在山东和北京一线从事买卖的蒜商刘裕信手剥着刚从车上卸下来的大蒜, 话语间有不少怨气, “我知道种蒜的都觉得我们把钱赚走了, 但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啊。做买卖谁不是为了有口饭吃呢?”
在刘裕看来, 市场的低迷是今年蒜市的最大问题。“大蒜高价的时候有, 但稍微贵一点销量就一落千丈, 这在往年是没有的。要不是市场实在不给力, 今年本来是赚钱的好年头。”由于顾虑到市场需求, 蒜商在收蒜时只能尽量压价, 伤害了蒜农也是“没有办法”。
被蒜农指责把钱都赚走, 刘裕觉得自己“躺着都中枪”。“其实我们也是薄利, 市场价之所以高, 并不是高在我们这儿。我们往下还有好几级经销商、分销商。要是我们就能把蒜卖到市场价, 他们的买卖还做不做了?”
深加工,以间价
山东农业大学蔬菜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世琦研究大蒜市场多年, 他认为, 今年的蒜市迷局是天气和人为因素的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