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仕进家国仕三题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为“元英”,姓吴柳祖生,晚后改名陶谦。去世后,他的朋友死后,他的头衔是静节远征。我来自东晋荀阳市柴桑人。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仕宦世家, 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父亲早死, 因家贫曾做过几年不得志的小官, 最终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解绶去职, 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 他却能安贫守贱, 忘怀得失。他在六十三岁左右去世, 在留下的作品中, 田园文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包括《桃花源诗并记》、《归园田居》等名作, 成为东晋时期的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一、 多为2,一为“归去来吾辞”的官
陶渊明八岁时父亲早亡, 家世开始衰微。便经常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而养家糊口的重任也早早地压在陶渊明身上, “少而穷苦, 每以家弊, 东西游走”, 足见其年少时的生活艰难。孟嘉是当时名士, 对陶渊明的个性、修养影响都很大。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 即公元393年, 陶渊明在29岁时初次出仕, 出任江州祭酒。这可能与其曾受儒家思想熏陶有关, 早年的陶渊明固然曾有几分“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的壮志, 而亲老家贫的现实也是他不得不跻身乱世求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次出仕不久, 即以不堪吏职而自解归。后来江州又召他为主簿, 他也未就任。此后十三年中, 陶渊明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又陆陆续续做了几次官, 但官越做越小, 时间也越来越短。在这时官时隐的十三年中, 陶渊明看穿了官场内外的黑暗无道, 到晋安帝义熙元年秋, 即公元405年, 叔父陶逵介绍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 不过八十余天, 便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授印去职, 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仕。陶渊明在这时写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作为自己仕途的终结, 同时抒发了归田的决心和愉快心情。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对此文推崇备至, 他认为晋无文章, 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关于陶渊明为何最终选择隐逸生活, 一直以来都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晋书陶渊明传》认为陶渊明是自以为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因此不肯复仕。但从陶渊明入仕十三年的经历看, 还是与他自身的性格和思想有关。陶渊明的个性非常刚直、坦率, 受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的影响, 他如同大部分文人一样追求心灵自由, 崇尚自由, 反对虚伪矫饰。这种性格可以是一种高尚的品行, 同时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弱点, 有其不合群不适世的一面, 往往会与之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冲突。而东晋时真风告逝, 大伪斯兴的现状使陶渊明从希望到失望, 再由失望到绝望, 最终选择了一条隐逸田园以求洁身自好的道路。陶渊明最值得后人称道之处就在于, 当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卑污与他率真的天性发生冲突时, 他选择“宁固穷以济意, 不委曲而累己”。他的贫困与饥饿是时代造就的, 同时也是自己选择的。他本可以选择和其他士人一样一面清淡, 一面招权纳货。但他却始终坚持着“君子固穷, 独善其身”的艰辛道路。这一点便高于晋宋时期自许清高的诸多名士。不仅是晋宋时期, 便是后来历代文人, 也绝少能够像他那样真正摆脱名利的束缚, 安贫守贱。因此, 陶渊明是历代文人心中高风亮节的象征, 以一种特立独行、固穷守拙的姿态为后世文人所景仰和推崇。
二、 活性的生活贫困
陶渊明归田之初家有僮仆, 其妻翟氏与他志同道合, 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劳动余闲时间较多, 生活上不愁温饱。然而好景不长, 义熙四年陶渊明44岁这年的夏天, 他的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被一场大火完全摧毁, 作为农民最简单的心愿衣食无忧也从此变得遥不可及了。全家老小只能暂时寄居在船上, 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日子, 生活渐渐变得艰辛。半年之后迁至栗里重整田园, 丰收之年尚可“欢会酌春酒, 摘我园中蔬”;欠收之年只能“夏日抱长饥, 寒夜列被眠”了。陶渊明的晚年生活愈发贫困, “弱年逢家乏, 老至更长饥”。有时朋友会主动周济他, 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帮助。然而, 他的求助或是接受周济都是有原则的。江州刺史檀道济曾亲自到他家拜访, 劝他出仕, 被他断然拒绝, 虽然已经又病又饿多日, 却依然将檀道济馈赠的粱肉挥而去之。辞官归田的二十多年中, 陶渊明大半的日子都在饥饿贫困中度过, 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元嘉四年即公元427年, 他的病情加剧, 在九月神志还清醒的时候, 陶渊明便给自己写下《拟挽歌辞》三首, “以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来表明他对死亡的淡泊。同年11月, 六十三岁的陶渊明黯然离世。他大半生的愿望不过是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有衣御寒、有食充饥、上有片瓦、下有寸土。但事实上, 虽然陶渊明半世躬耕不辍, 却依然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就这样在饥饿和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16。
三、 安宁平静,心情重整家园
陶渊明所留的文学作品中, 大部分都是隐逸之后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22年版).doc
- 小学生主题班会 遵守纪律 课件(共23张PPT).pptx VIP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采访教师)汇编.pdf VIP
- 氯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6山东省公务员省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取证培训初级D设计题真题参考答案.pdf VIP
- 融创集团空鼓、开裂常见问题分析.pdf VIP
-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五五”规划(2025-2025年).docx VIP
- 厂房钢结构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