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房颤动患者常见血栓栓塞的临床分析
心室振动(室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主要由心脏控制的转换环引起,许多小变化环可能导致室性心律紊乱。脑卒中是房颤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20%的脑卒中是房颤后左心房血栓形成发生栓塞的后果。研究证实, 房颤是心力衰竭再次住院和死亡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一些新型的抗凝药无需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 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少, 但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每年因房颤所致脑卒中死亡率为1.9%~18.2%, 因此, 如何预防或减少因房颤所致血栓栓塞成为研究热点。
1 第二代凝血酶抑制剂
近年来, 一些新型抗凝药如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抑制剂、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第二代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逐步面世。虽然这些新型抗凝药与食物、药物的相互作用少, 半衰期短, 与华法林相比, 无需监测INR, 出血事件方面安全性良好, 但缺乏拮抗剂, 一旦出现严重出血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1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是一种特异性的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 通过高度选择性和可竞争性抑制游离和结合的Ⅹ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性。ROCKET-AF研究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方面最大规模的双盲研究, 入选了14 264例房颤患者, 利伐沙班使治疗人群脑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的相对风险降低了2l%。利伐沙班组患者大出血和临床相关非大出血发生率与华法林组相当 (P=0.442) , 但利伐沙班组颅内出血风险显著降低33% (P=0.019)。ARISTOTLE研究计划入选18000例房颤患者, 阿哌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相比, 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的发生率减低了21%。
1.2 加群酯的用量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抗凝剂, 作用于Ⅱa因子的第二代直接凝血酶抑制剂。RELY研究是一项全球性、随机的Ⅲ期临床试验, 共有44个国家900多个研究中心的18113例患者参与。结果表明:与华法林相比, 达比加群酯150 mg和110 mg (2次/d) 均能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和栓塞性疾病发生的风险达34%, 前者剂量不会增加大出血的风险;后者的大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减少21% (P=0.002)。
2 左心耳封闭法避免房颤和脑卒中
2.1 主要终点事件和停药率
Reddy等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研究进行左心耳封闭在150例非瓣膜性房颤和CHADS2评分1。随访时间平均为 (14.4±8.6) 个月。脑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发生率为2.3%。PROTECT-AF试验是一项入选70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Watchman组和华法林组的停药率分别为15.3%和22.5%。与对照组相比主要终点事件、脑卒中及心血管死亡分别下降38%、29%和38%。然而主要安全终点 (出血、手术并发症) 发生率封堵组较华法林抗凝组 (7.4%vs 4.4%) 增加77%。
2.2 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
Urena等等开展的研究在加拿大7个研究中心5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Amplatzer系统。大多数患者接受短期 (1~3个月)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单联抗血小板治疗, 手术成功率为98.1%, 平均随访 (20±5) 个月, 卒中、全身性栓塞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9%、0%和1.9%。Park等报道了欧洲地区2008-12至2009-11期间, 十个医学中心的143例房颤患者置入该封堵器预防血栓栓塞的初期临床经验, 3例出现缺血性卒中。
3 外科迷手术
射频消融术目前已经成为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房颤射频消融最初的设想来自于外科迷宫手术, 现已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 且技术日趋成熟。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 (ACC/AHA/ESC) 房颤治疗指南明确建议除药物治疗外, 射频消融可用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 预防房颤复发 (Ⅱa类适应证) 。
3.1 射频消解组与未射频监狱chad2的ch现行评分比较
Sameer等入选13 7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其中1 099例 (7.4%) 患者进行射频消融。射频消融组和无射频消融组的CHADS2评分分别为 (0.89±1.10) 分和 (0.65±8.90) 分。射频消融组比未进行射频消融组的卒中发生率显著减少 (4.09%vs 12.78%, P0.01) 。Schmidt等通过对6140例患者研究调查发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后可具有停止服用口服抗凝药的可行性。
3.2 射频消解房颤
外科医生在术中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对房颤进行治疗在治疗策略上分为: (1) 心内直视手术同期术中射频消融技术, 适应证为器质性心脏病 (如瓣膜病、冠心病等) 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 (2) 微创消融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