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的现状与思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现代化的现状与思考 微生物具有很强的分解和转化物质的能力,能够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物。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中医药的生产可以比一般物理和化学的处理方法更有效地改变药物的性质,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和适应性。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 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 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 是从中药 (天然药物) 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的, 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其先进发酵工艺特点是:以优选的有益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 加入中药提取液中, 再按照现代发酵工艺制成产品, 它是一种含有中药活性成分、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全组分发酵液的新型中药发酵加工制剂。 1 黑大豆发酵工艺 早在千余年前, 我国已开始用发酵方法制药, 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发酵 (制品) 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 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如半夏曲的制造, 明·《本草纲目》记载:“半夏研末, 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 楮叶包置篮中, 待生黄衣, 晒干用”。其性味苦辛、平, 能化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而未发酵的半夏刚性味辛, 有毒,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清代, 按其辅料中药及治疗功能的不同, 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海粉曲、覆天曲等10 种药曲。淡豆豉的发酵工艺另具特色, 它是以黑大豆为原料制成的, 性味苦寒, 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功能, 其工艺为“用黑大豆二三斗, 水浸一宿, 沥干黄熟, 摊席上..蒿覆, 侯黄衣上遍..安瓮中筑实, 桑叶盖厚三寸, 密封泥..如此七次”。再有用黑大豆制成的豆黄, 则性味甘温, 能祛湿痒、健脾益气。其发酵工艺为“用黑大豆一斗, 黄熟, 铺席上以蒿覆之, 如氽酱法, 待上黄, 取出晒干”。未经发酵的黑大豆, 则性味苦平, 有活血、利水、解毒作用。从上述可以看出, 中药发酵的目的主要为改变药物原有性能, 产生新的治疗作用 (如淡豆豉、豆黄) , 或增强原有疗效的治疗作用 (如淡豆豉、豆黄) , 或增强原有疗效 (如半夏曲) , 扩大用药品种。由于其疗效确切, 至今对六神曲、半夏曲和淡豆豉等仍在进行工艺改进研究, 并取得相应成绩。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 建神曲、沉香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麦芽也都是通过发酵而形成的药物。从某种意义上说, 虫草是蝙蝠蛾幼虫经虫草菌、僵蚕是家蚕经白僵菌感染发酵而成的。这些经典药物都是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了新的药理活性, 其中虫草是非常名贵的中药。 2 中药成分生物转化 中药发酵研究开始于80 年代, 但仅是对真菌类自身发酵的研究, 如灵芝菌丝体、冬虫夏草菌丝体、槐耳发酵等, 大都是单一发酵。虽有报道加入中药, 但也仅是将中药当做菌丝体发酵的菌质, 同时研究发现, 含有中药的菌质对原发酵物的功效有影响, 只是未见深入研究。目前, 已有学者呼吁中药发酵制药可按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开发新药。同时也开展了另一项研究, 即生物转化, 我们认为它与中药发酵是密不可分的。90 年代初, 日本人小桥恭一发现中草药成分如番泻叶甙, 可借助肠道细菌转化为致泻有效成分而起到治疗作用。又有报道, 在中药有效成分与细菌的生物转化过程, 许多甙类、黄酮类、黄酮醇、黄烷酮类、香豆素类等均经过肠道菌进行了化学修饰。有作者指出, 在中药成分生物转化的研究过程中, 对代谢物提纯、确定结构模式固然需要, 但更应当推出微生物发酵。中药成分的生物转化是中药创制新药研究的重要方面。正在修订中的我国新药申报指导原则, 已决定将生物转化列入创新 (一类) 药的研究。董玫等研究发现, 六味地黄丸发酵液可显著抑制小鼠肝癌H22的生长, 而等量的六味地黄丸煎剂则无明显抑瘤作用。六味地黄发酵液还可以对抗环磷酸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 且升高报细胞的作用明显高于六味地黄煎剂。香港中医博士吴志勇成功发酵出黄芪液, 经福建中医学院测定, 发酵的黄芪所含的黄芪多糖是普通煎、煮、熬水提法的5.04~0.365倍之间。据悉, 卫生部药品检验所动物试验结果:发酵中药只需1/28的量, 即可与一般煎、煮、熬的水提物一份的量发挥同等的药效。 3 人体有益菌种的作用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的典型特点就是生物转化。可概括如下几点:1) 药物的有效组分、活性物质最大限度的得以提取、利用;2) 药物进入人体后不能直接被利用的有效活性组分, 因在体外得以完成而被直接利用, 迅速发挥应有效能;3) 优选的人体有益菌种本身具有补充或增强原有药物的功能;4) 中药发酵制药与原有药物相比产生了新的活性物质, 从而具有新的保健、预防或治疗功能;5) 是实现中药现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