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岸坡稳定的主要因素.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岸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三峡是著名的大型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仅在重庆辖区内将形成宽 1~2 km、长600余 km,同时还包括10多条支流河道的库区水域。形成水域面积达 1 045 km2、库容量为393亿m3的多分枝河道的人工湖。同时,三峡库区也是我国重力地质作用异常活跃的地区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库区各种类型大小潜在的致灾山体就有2 500多处,其中崩滑体灾害点2 490处。这些地质灾害点的评价和治理是移民工程和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三峡工程是一个整体,防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三峡工程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大量的工程实例和研究证明,在岸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中,控制岸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岸坡岩性组合特征、岩体结构类型和岸坡结构类型,三者既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三者的组合往往构成了岸坡的基本地质模式,并且组合类型通常决定了岸坡的稳定状况及主要变形破坏方式和规模。 1 岩质、工质及亚类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三峡库区的地质情况,在岩组类型的划分中首先将岩土体划分为岩质和土质2大类,然后再细分。对于岩质,按其建造类型或成因,又分为岩浆岩建造、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建造3种类型,对于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类型,按照岩性组合特征、岩石原生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又划分出8个亚类。而对于土质,则是按其成因划分成5类,即残坡积土、滑坡堆积土、人工堆积土、崩坡积土和冲洪积土,如表1所列。 1.1 岩石碎屑岩构造类型的基本特征 (1) 研究范围和组成 该类岩组在三峡库区主要由分布于川东各大背斜翼部或核部的上三迭统须家河组(T3xj)、秭归盆地的蓬莱镇(J3p)和自流井组(J1-2z)、沙镇溪组(T3s,相当于T3xj)以及泥盆系中统云台关组(D2y)、上统写经寺组(D3x)、黄家蹬组(D3h)等组成,而研究的渝巴路段主要为上三迭统须家河组(T3xj)。该组主要由厚层-巨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等岩石组成,间夹粘土岩、碳质页岩、泥灰岩及煤层。 (2) 下志留统组成 库区主要分布于川东地区各向斜翼部积秭归盆地的边缘地带。具体由分布在忠县以西的遂宁组(J3s)、长寿以东的下沙溪庙组(J2xs)、万州以西的新田沟组(J2x)和自流井组(J1-2z)、涪陵以西的珍珠冲组(J1z)和库区东段自流井组(J1-2z)、巴东组(T2b)的第二、四、五段以及下志留统(S1)组成。主要由厚层-巨厚层(块状)泥岩、砂质泥岩和薄片状页岩组成,间夹中厚层-厚层状砂岩、泥灰岩等。 (3) 流井组、东南角区域 该组由上沙溪庙组(J2s)、蓬莱镇组(J3p)和分布于万州以东的自流井组(J1-2z)、新田沟组(J2x),涪陵以东的珍珠冲组(J1z),忠县以东的遂宁组(J3s),长寿以西的下沙溪庙组(J2xs)以及分布于秭归盆地的遂宁组(J2s)和库区东段的中志留统(S2)等组成。 (4) 软岩层和粘土岩层d 河岸坡稳定状况的比较 对于由这种岩组类型组成的岸坡,其稳定状况较单纯由砂岩组成的岸坡的稳定状况差,但比完全由粘土岩组成的岸坡的稳定状况要好。但由该类型岩组组成的岸坡,若坡脚临空,极易发生滑动破坏。 2粘土岩厚度大于砂岩岩厚度 对于由这种岩组类型组成的岸坡,主要是由于硬岩的“加筋”作用使其稳定状况较完全由粘土岩组成的岸坡的稳定状况要好。 (5) 白垩系组成 由分布于库首附近的下震旦统莲沱组(Z1)、南沱组(Zn)和白垩系组成。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砾岩、含砾砂岩和粘土岩、水云母粘土岩、冰碛砾石组成。 1.2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1) 上震旦统灯影组zdd 该组主要由下三迭统嘉陵江组(T1j)、上寒武统三游洞群(C=3sn)和上震旦统灯影组(Z2dn)组成。岩性主要为薄层-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灰质页岩、炭质页岩和薄煤层等。 (2) 东部电阻率分布的组成 主要由涪陵以西的中三迭统的雷口坡组(T2l),东部零星分布的上二迭统(P2)、上奥陶统(O3)等组成。岩性复杂,主要有灰岩类、白云岩类、页岩类、砂岩类以及煤层等。 1.3 缓慢聚集的基本特征 (1) 岩质岸坡积层 此系岩石风化残留及流水作用形成的堆积物,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褐黄、褐红色,可塑~硬塑,碎块石岩性多为砂泥岩,强风化,直径多≤1 m,含量30%~40%,具中~高压缩性,砾石磨圆差,属棱角状,分选差。此残坡积层分布在岩质岸坡的坡面上,厚度一般为 2 m,局部可达 10 m。 本次的野外调查中,此类型岩组分布的主要里程桩号为K39+960~K40+770(坡面、厚度不大且分布不均,局部不稳定)、K46+670~K46+930(稳定)、K46+930~K47+400(基本稳定)、K320+550~K321+400(稳定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