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打沟滑坡型泥石流的降雨条件分析.docxVIP

水打沟滑坡型泥石流的降雨条件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打沟滑坡型泥石流的降雨条件分析 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后,四川省都江堰市龙市水打沟形成了大量山坡。2010年8月13~14日,水打沟流域遭遇大面积强降雨,暴发了滑坡型泥石流。因此,研究强震区滑坡松散体转化为泥石流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李树德等认为滑坡型泥石流是因为滑坡体的势能快速转化为动能,从而导致滑坡转化为泥石流;张明等认为滑体土剪胀、应变软化导致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李康康认为滑坡型泥石流与一般滑坡、泥石流不同,它兼有滑坡和泥石流的特征;庄建琦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坡度条件下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方式及其运动特征各不相同;Tang C等认为滑坡失稳、冲刷是诱发泥石流的机理之一。目前,研究滑坡松散体转化为泥石流的降雨条件并不多见。鉴此,本文分析了水打沟滑坡型泥石流的前期降雨量、降雨强度、爆发水深、坡度条件等,为预测冲沟滑坡及泥石流预测预防提供参考。 1 项目的地理条件 1.1 主沟长和沟域面积 都江堰市龙池镇水打沟地处龙门山脉中段高、中山区,主沟长1.3 km,高差650 m,平均纵坡降约20%,沟域面积0.5 km2。整个沟呈树枝状伸展,分为清水区、物源区、流通堆积区三部分。 (1) 小冲沟、水打沟边坡 分布高程1 609~1 460 m,沟长约329 m,沟道平均纵坡约59.8%,汇水面积约0.19 km2;沟谷两侧山坡上次级小冲沟、微冲沟发育,地形起伏很大,相对高差达150 m。沟道呈V字形,两侧为陡峭斜坡,沟岸陡峻,坡度45°~80°;水打沟左侧主要为岩质斜坡,坡度一般40°~60°,局部为陡崖;右侧主要为土质斜坡,坡度一般35°~50°。 (2) 沟长、沟宽、复径面 分布高程1 460~1 100 m,沟谷呈V型,沟长约650.8 m,沟宽约5~25 m,汇水面积约0.39 km2,沟道纵坡约55.4%,沟谷坡度约30°~45°,部分陡壁处可达60°~80°。 (3) 沟槽呈窄v型 流通区分布高程1 100~995 m,沟长182.6 m,汇水面积0.03 km2,沟谷呈窄V型,沟宽7~8 m,岸坡坡度45°~70°,部分陡倾。堆积区分布高程995~958 m,呈扇形展布,扇区最宽处约150~200 m,扇面平均坡度5°~12°。 1.2 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条件 (1) 系残坡积土立地类型 水打沟清水汇流区左侧出露基岩,右侧为第四系堆积物。地层岩性为:①震旦系下统火山岩组(Za)。灰绿色安山岩、凝灰岩及安山玄武岩,最厚达863 m;岩体裂隙发育,呈碎裂状。②第四系残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Q4el+dl)。分布于斜坡表层,坡麓平缓段厚度较大,一般3~10 m;斜坡中上部陡坡段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 m。块石块径一般5~15 cm,结构较松散。③第四系崩积层(Q4col)。主要分布于沟谷两岸坡脚地带,由不稳定斜坡和崩塌堆积组成,松散,多集中于坡脚10~50 m范围内,零星坠石则较远,堆积物块径10~150 cm。植被以高山类植物针叶林及灌木为主,植被较好。受5.12强震影响,基岩岩体破碎,第四系堆积物崩塌滑坡极为发育。堆积物结构松散,如遇暴雨冲刷或浸润,极易坍塌流入冲沟内。 (2) 龙门山断裂下没有空气 水打沟所在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较为发育。映秀-北川断裂为北东向压扭性深大断裂,龙池镇境内长40 km,倾向300°~330°,倾角50°~60°,局部破碎带宽30 m。该断裂次级断裂经过水打沟沟源头。根据《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2008年5月12日水打沟处地震烈度达Ⅺ度,对山体破坏较为严重。 1.3 降雨特征 根据都江堰市(距龙池镇水打沟处约10 km)降雨资料,2010年8月13日(简称8.13暴雨)14:00至14日7:00总降雨量达229 mm,最大1 h(16:00~17:00)降雨量达75.0 mm,连续2 h(16:00~18:00)、3 h(15:00~18:00)降雨量分别为128.3、150.0 mm,详见图1。水打沟处暴雨后,主要形成了堆积体内的蓄水量、地下渗流及地表径流三部分。 (1) 滑坡堆积体单位密度w w=(mw/ms)×100% =ρ/ρd-1(1) 式中,mw为水体的质量,kg;ms为固体颗粒的质量,kg;ρ为天然密度,kg/m3;ρd为干密度,kg/m3。 通过现场取样试验得出龙池地区的干密度约为1.4 g/cm3;含水量为11.5%时的堆积体天然密度约为1.561 g/cm3;假设滑坡堆积体含水量改变时,体积V改变量忽略不计,则1 cm3松散堆积体内的含水量约为0.16 g, 则堆积体的蓄水量Q1为: Q1=wVρ(2) 式中,V为滑坡堆积体的体积,m3;w为滑坡堆积体单位体积的含水量,kg。 当第四系堆积物中含水率大于11.5% 时,土体抗剪强度剧降,致使土坡失稳。 (2) 地表径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