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西南地区河网上的水文条件
在金沙江五东水库水库水库附近约900米的右岸边坡上,有明显的凹槽坡,称为多槽谷斜坡堆积体。该堆积体的稳定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坝下游梯级开发电站的安全,因此必须查明该堆积体的成因及稳定性状况,为拟建电站的可行性论证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地质环境的总结
1.1 施期—地形地貌特征
研究区域地貌上处于康藏高原东南边缘,属川西南、滇东北高山与高原Ⅱ级地貌单元———横断山系。区内主要河流为金沙江,由北向南流经研究区,当多槽谷堆积体是处于上游乌东德山脊与下游施期—柏渡山脊之间的一段明显下凹的斜坡。为方便分析,将当多槽谷区划分为上槽谷区和下槽谷区。从宏观地貌上看,上槽谷区整体为后缘三面环山、前缘开口呈陡峭的圈椅状地形,分水岭显现出典型的刃脊和角峰,后缘高前缘低,并向下顺接下槽谷区,与其共同形成倒悬瓶状槽谷地形。当多槽谷区后缘高程1 900~1 950m,前缘金沙江河床高程780~800m,前后缘高差1 100~1 200m。斜坡轴线近东西走向,长约2.5km,前缘宽约400m,后缘宽约1.2km,斜坡区面积2km2。在当多槽谷区上游侧发育规模较大的金坪子古滑坡(图1)。
1.2 苏集对江峡地区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形差异显著,区内气候变化较大,总的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通常5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丰沛,暴雨较多,可占年降雨量的80%,12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蒸发量相对较大。金沙江峡谷地带气候炎热,最高气温可达40℃,最低在5℃以上。高山地区最高气温约22℃,最低零下10℃。年降雨量约1 000mm,多集中在7~9月。
1.3 震旦系地层及震旦系地层
当多槽谷斜坡及其外围基岩为中元古界会理群落雪组(Pt2l)、黑山组(Pt2hs),震旦系下统澄江组(Zlc)、震旦系上统观音崖组(Z2g)、灯影组(Z2d)及侵入的辉绿岩等。震旦系地层主要在槽谷斜坡的后缘、前缘江边出露。第四系堆积物主要为冰碛物(Qgl)、崩坡积物(Qcol+dl)、滑坡堆积物(Qdel)等(图2)。
1.4 川渝区别区构造单元
研究区在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西部边缘跨入松潘—甘孜褶皱系。研究区地处金沙江—红河断裂、鲜水河断裂、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及小江断裂等深大断裂带所围限的川滇菱形断块内东南部的西昌—楚雄次级断块内。区内发育主要断层有花山断层(F6)、梁子断层(F7)、红沟断层(F12)和大地沟断层(F22)。断层主要沿东西向(F6、F7)和近南北向(F15、F22)。
1.5 地下水入渗量过大
当多槽谷斜坡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坡面总体坡度陡,坡体冲沟发育,地表水排泄流畅,因此地表水的入渗量有限,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以泉水或渗水的方式向金沙江排泄。斜坡区泉水出露点(表1)分布在当多下槽谷区前缘和水井大沟,以w16泉点流量最大,常年流量稳定,一般110~200L min,此泉点位于小横沟。
2 多谷区域的基本特征
2.1 上沟谷区的基本特征
2.1.1 地形地貌和层位分布
上槽谷区后缘呈陡峭的圈椅状地形,分水岭显现出典型的刃脊和角峰,从邻近同一高程上还可见多处类似的地貌形迹(图1)。槽谷的纵剖面显示地形起伏多变,并在纵向上发育有槽台状地形(图3),大致由3级槽台状地形构成。其中(1)级台地主要分布有(1)-1(小营盘-大湾子-司马塘)和(1)-2(三台-老房子-柏渡村)两个台地;(2)级台地主要分布有(2)-1(桥家大地-开会塘塘)和(2)-2两个台地;(3)级台地位于当多村一带。在(3)级台地下游存在一潜蚀陷落槽(下当多一带)(图2)。
另外,在该区前缘北西边缘有一小坪子滑坡(图2),该滑坡是堆积体中形成的滑坡,其滑坡地貌特征明显:滑坡后缘存在陡坎,后部有滑坡平台(高程在1 690~1 710m),前缘有鼓丘(高程1 550~1 580m)。
2.1.2 基岩结构及岩石组成
根据钻孔资料及地面调查,上槽谷区覆盖层可以分为3层。
(1)上槽谷区除在槽台表面覆盖一层褐红色耕植土外,全区地面堆积物主要是以钙质胶结的白云质灰岩角砾为主的碎石土(图4),呈棱角—次棱角状,风化及溶蚀现象明显。物源主要为上部灯影组(Z2d)地层的白云岩,角砾间胶结程度较高,角砾大小不一,棱角状为主,砾径相差悬殊。
(2)半胶结的角砾土以下为一套以白云质灰岩为主的含土碎块石—碎屑土层,局部夹白云质细砂,结构松散,成分较单一。碎石主要为棱角—次棱角,局部有次圆状。
(3)靠近下部及底部为一套受扰动的黑山组(Pt2hs)千枚岩碎屑层或碎裂岩层,破碎强烈,溶蚀风化现象明显。钻孔JZK18中92 m处的碎屑层下部与基岩接触带位置可看到明显的擦痕迹象,下伏基岩为黑山组千枚岩。
根据竖井JSJ4揭露,小坪子滑坡堆积体上部为块碎石夹土,块碎石岩性主要为白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