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山堂别集》的史学意识对《金瓶梅》同姓名人物的影响.docxVIP

《弇山堂别集》的史学意识对《金瓶梅》同姓名人物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弇山堂别集》的史学意识对《金瓶梅》“同姓名人物”的影响* ? ? 霍现俊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050024,石家庄) 1 《弇山堂别集》“同姓名人物”著录情况 《弇山堂别集》虽名之曰“别集”,实则是王世贞的史学著作。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他不仅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后七子”领袖,同时又是明代著名的史学家。其文学成就与影响学界关注很多,相较而言,对其史学成就往往被人所忽略,未能给与足够的重视。其留存于世的史学著作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史料》《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国朝纪要》。另外,还编辑了《明野史汇》以及《皇明名臣琬琰录》等。 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与其文学复古思想是一致的,推崇汉以前的史书,认为自《史记》以后“一代不如一代”。这种“是古非今”的思想到了他的晚年,逐步认识到偏颇不足取,反省后进而提出“博古通今”的史学主张,应该说,这是一大进步。他在《艺苑卮言》里提出“天地间无非史而已”的史学观,可以看出他对史学的偏爱与尊崇。而在《弇山堂别集》卷二十《史乘考误一》里则批评明代的国史修撰存在的问题:“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也。……国忸衮阙,则有所避而不敢书。”[1]因而他主张“史贵实”“史家贵直笔”。《弇山堂别集》的史学实践则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史学观。 《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是王世贞最重要的史学著作,其“考”“述”“表”三大体例,在命意、结构乃至记事方法上都有意效法司马迁的《史记》。[2]其中卷十六《皇明奇事述一》“大臣姓名同”条收录明代大臣同名同姓的多个人物。关注“同姓名人物”并非王世贞始,早在南朝梁时元帝就撰有《古今同姓名录》一卷,见《隋书·经籍志》,唐陆善经、元叶森递相增益,其后渐佚,唯《永乐大典》存之,但世人很难读到。明万历时余寅据经史稗官,先撰成《同姓名录》四卷,周应宾因其未备补之,后余寅又自续八卷,凡十二卷录补一卷。惜该书所录止于金元,不及明代。[3] 我们举例看《弇山堂别集》中所列明代同姓名人物的著录情况,其中有的条目著录很简略,如“五张信。一永乐隆平侯,一弘治彭城伯,一宣德兵部左侍郎,又洪武有状元侍读及孝子尚宝卿”。[4]也就是说,永乐时的隆平侯、弘治时的彭城伯、宣德时的兵部左侍郎、洪武时的状元侍读及孝子尚宝卿,他们的名字都叫张信,名字姓氏完全相同。再如“三李贤。一永乐忠勤伯,一宣德丰城侯,一成化少保、大学士”。[5]而有的相对稍详一些,如“宣德初,命工部尚书黄福册兵马副指挥黄福女为郡王妃,上好奇好戏,或有意为之也”;“成化间妖人千户王臣戮于市,翰林侍讲学士王臣耻与同名,上疏请更之,不许”。[6]这些记载都是在正史上看不到的。甚至还记有更为特殊的“父子同名”这种极为罕见的现象,“古有父子同名,余尝记之矣。国朝唯刘忠武侯事尤异,忠武父名江,为戍卒死,忠武仍其父名不易,累战功至左都督,佩大将军印,犹与其父同名,后封广宁伯始更名荣,封未几而卒”。[7]在明代的诸多史书中,像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这样有意将明代同名同姓的人物收录在一起是不多见的。而历史上同名同姓的人物很多,如果不加区分则很容易弄混。1930年代彭作桢撰有《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收录最详,可参看。[8] 《弇山堂别集》不仅收录了明代的同姓名人物,而且对历史上不同时期封号、谥号相同的人物也多有收集。如卷十七《皇明奇事述二》“三文成条”:“汉留侯张良谥文成,明诚意伯刘基、新建伯王守仁亦谥文成。三公皆书生胙茅土,其智略雄名略相仿佛。”[9]该卷“三鄂公”条亦记载唐尉迟敬德、宋岳飞、明常遇春都被封为“鄂国公”,连三人的谥号“忠武”也完全相同。 这说明王世贞是有意识地将历史上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不同时期的“同姓名人物”(包括同封号、同谥号)收集在一起,以备将来修史之用。这也是王世贞不同于其他史学家的独特的地方。 丹纳曾说:“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象一父所生的几个女儿,彼此有显著的相象之处。你们也知道每个艺术家都有他的风格,见之于他所有的作品。”[10]其意是指一个艺术家尽管有许多不同的作品,但不同的作品“彼此有显著的相象之处”,体现艺术家共同的风格。我们当然不能将史学著作与小说作品完全等同,因为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文体。但中国古代“文史互通”的传统在不同文体著作中却是常见的现象,比方叙事方法、修辞传统等,史学著作与小说作品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同样,史学的思维方式也会渗透到其他不同的文艺作品中。 2 《金瓶梅》“同姓名人物”的三种类型 自晚明至清代,一直流传着王世贞还作有小说《金瓶梅》,尽管这种说法遭到了一些学者的否定,但仍有不少学者还在努力证明《金瓶梅》的作者就是王世贞。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就目前来看,断定真正的作者尚有相当的距离和难度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