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心叶甲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椰心叶甲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椰子叶刺(gesta)是一种危害棕榈树植物的重要检疫害虫,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岛屿和东南亚。随着国际贸易交流的迅猛发展,椰心叶甲已随寄主植物的引种传入我国。1975年椰心叶甲由印尼侵入台湾,1999年9月广东番禺区首次发现该害虫,2002年6月在海南省发现成灾。椰心叶甲在缺少有效天敌的情况下,传播扩散迅速。据海南省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2002年6月仅在海口市、三亚市发现椰心叶甲,有3.1万株椰树受害,疫区面积10.0万亩; 2003年6月,扩散蔓延到全省11个县市,疫区面积43.9万亩,受害植株60.4万棵; 2004年9月,扩展到全省16个县市,疫区面积59.1万亩,受害棕榈科植物达82.4万株; 2005年6月,已扩展到17个县市,疫区面积595.6万亩,受害棕榈科植物达188.9万株。椰心叶甲的传入和蔓延对海南乃至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的棕榈产业、旅游业和生态建设等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Ferrière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姬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啮小蜂属Tetrastichus,是椰心叶甲的重要寄生蜂。Ferrière (1933)首次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作了描述,该蜂可以寄生椰心叶甲的老熟幼虫和蛹,但以寄生初蛹为主。椰心叶甲啮小蜂原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现已被所罗门群岛(Stapley,1973)、新喀里多尼亚岛(Cochereau,1969)、塔希提岛(Gourveset al.,1979)、关岛(Muniappanet al.,1980)、澳大利亚(Halfpapp,2001)、萨摩亚群岛(Stechmann and Semisi,1984)和中国台湾(Chiuet al., 1988)等国家或地区引进应用控制椰心叶甲,取得良好效果。2004年下半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省林业局共同从台湾省屏东科技大学将椰心叶甲啮小蜂引入到海南省。为了更好的利用该寄生蜂控制椰心叶甲的危害,作者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昆虫的来源 椰心叶甲采自海南省三亚市,室内继代饲养繁殖。椰心叶甲啮小蜂引自台湾,室内以椰心叶甲蛹为寄主进行繁殖。 1.2 蛹装的范围 将自台湾引入的寄生有椰心叶甲啮小蜂的90头椰心叶甲蛹分装于指形管(Ф 1.1 cm,长7.6 cm)内,每管装1头。编号后置于温度24℃±2℃,RH 75%±10%室内,统计每头寄主的寄生蜂出蜂量和雌雄比。 1.3 椰心叶甲驳岸形态观察 在24℃±2℃,RH 75%±10% 的条件下,取200头椰心叶甲初蛹,放入体积为1 000 mL塑料透明罐中。每罐接入足量椰心叶甲啮小蜂,让蜂在寄主上产卵。每隔8 h在带有显微量尺的LEICA (DMLB)透视显微镜下观察卵的形态特征,记录发育过程。幼虫及其他虫态每隔12 h在OLYMPUS (SAH 10)实体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每次观察20到30头蛹。实验重复4次。 1.4 成虫的确定 收集即将有寄生蜂羽化的椰心叶甲蛹,6: 00~24: 00时间段内每隔2 h观察一次。刚开始出蜂后,连续观察出蜂情况。 收集刚羽化的雌蜂,单头置于指形管中,然后各引入刚羽化的雄蜂5头。同样,收集刚羽化的雄蜂,单头置于指形管中,然后分别引入刚羽化的雌蜂5头。于当日和次日6: 00~24: 00连续观察求偶、交配情况。 收集交配过的雌蜂10头,置于装有寄主的指形管中。于当日与次日6: 00~24: 00连续观察搜索、产卵过程。 以上实验在24℃±2℃,RH 75%±10%的条件下,用OLYMPUS (SAH 10)实体显微镜进行观察。 1.5 理论放养及寄生虫率测定 收集初羽化椰心叶甲啮小蜂,接入缺口罩有细纱网,体积约1 000 mL的塑料罐,每罐30头,罐内壁贴有浸过不同营养物质(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的卷纸,在室温24℃±2℃,RH 75%±10%下饲养。每24 h更换营养源,每8 h观察1次并记录试虫的存活数。观察持续到所有试蜂死亡为止,实验重复5次。以清水和空白作为对照。 方法同上,椰心叶甲啮小蜂补充不同营养源2 天后,在LEICA (DMLB)透视显微镜下解剖其中的雌蜂卵巢,统计怀卵量。实验重复5次。 每个1 000 mL 的塑料养虫罐内放入椰树心叶和40头椰心叶甲初蛹,然后分别接入交配过的雌蜂30头。在室温24℃±2℃,RH 75%±10%下补充不同营养,以寄生后出蜂为标准统计寄生率。实验重复5次。 1.6 椰心叶甲瞳小蜂产卵周期生长观察和观察 收集初羽化椰心叶甲啮小蜂,每30头椰心叶甲啮小蜂置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