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永定县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docxVIP

广东永定县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永定县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1 矿化与岩浆热液矿床 江西永平铜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信江多金属成矿带。这是一家大型矿床,主要由cu-s为主,伴有w、mo、au、ag等有色金属矿床。该矿床产出于靠近扬子与华夏板块晚元古代缝合线——江山—绍兴断裂带(图1)。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前人在永平矿区作了大量的工作,对矿区的岩浆活动、构造地质条件、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林毅高,1979;曾祥福,1986;任建国,1993;徐克勤等,1996;赵常胜,2001;廖宗廷等,2001;廖宗廷和刘金水,2003)。研究表明永平铜矿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矿化,一种是受石炭纪地层控制的层状矿体,另一种则是与花岗质岩体有关的矽卡岩型或斑岩型矿化。这一矿化特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许多铜多金属矿床(如城门山、武山等)的特征基本一致。长期以来,对这两种矿化类型的成因存在较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该矿床所有类型矿体均属于岩浆热液成因(Pan and Dong,1999),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矿床中石炭纪地层中的层状矿体属于海西期海底热液喷流沉积形成,之后的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原始的层状矿体有叠加改造作用,同时形成了部分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矽卡岩和/或斑岩型矿体(徐克勤等,1996;赵常胜,2001;Guet al.,2007)。尽管两种不同观点的研究者均认为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对该区成矿有重要意义,但从己发表的文献资料看,目前对矿区内岩浆岩的研究程度还比较薄弱(丁昕等,2005)。为此,本文以永平铜矿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质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矿物化学、岩石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来探讨矿区内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演化和热液蚀变作用。 2 热液蚀变和岩石学特征 永平铜矿区位于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南侧(图1)。矿区出露两套地层,基底地层为元古界双桥山群,是一套以片岩、片麻岩为主的变质岩,在矿区范围内有混合岩化,与上覆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矿区所见盖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包括中石炭统叶家湾组、上石炭统船山组、下二叠统茅口组和下二叠统李家组),其中中石炭统地层由泥质砂岩、页岩、碳酸盐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地层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叶家湾组在矿区内最发育,是一套以浅海相为主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是主要的赋矿层位,根据沉积旋回和岩性可将其划分上、中、下三段:下段为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底部为砾岩;中上段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泥灰岩、凝灰质砂岩和页岩。矿区含矿层位主要是中段,赋存有四个大型层状矿体,其含矿量(金属量)占全矿区的80%以上,该段也是矽卡岩矿化产出的主要层位。矿区主要的侵入岩体为十字头—火烧岗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图2),出露面积0.65km2,侵入时间为燕山期,该岩体由南至北贯入于基底地层中,并切割盖层和层状矿体(图3)(曾祥福,1986;廖宗廷等,2001;廖宗廷和刘金水,2003)。此外,矿区还出露大量石英斑岩脉,主要见于矿区西侧,呈北北东走向(图2,3)。 本次研究中,在永平铜矿区采坑和地表露头采集了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石英斑岩脉样品。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可见较大(5cm~8cm)的长石斑晶(图4A),黑云母呈鳞片状晶体散布(图4B),个别样品中可见暗色基性包体,并见后期石英脉切割(图4C)。一些样品有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和矿化现象,如Q865a发育黄铁矿—石英细脉(图4D),Q857多期石英脉切割,脉边缘含磁铁矿和少许硫化物(图4E)。花岗岩中黑云母发生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图5A-D)。石英斑岩中,石英呈烟灰色斑晶产出(图4F),边部见熔蚀现象(图5E),长石的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蚀变作用发育(图5F-H),局部可见白云母的膝折现象(图5G)。 3 岩石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 所有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均在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其中,主量元素含量测定采用ICP-AES分析法完成,微量元素测定采用酸溶法,用Element2型高分辨等离子质谱(ICP-MS)进行测定,分析精度优于10%(高剑峰等,2003)。 永平花岗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原位激光探针(Geolas 193 nm laser)多道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Neptune multi-collector ICP-MS)上完成。Hf标准JMC-475和一颗标准锆石(91500)的176Hf/177Hf比值分别为0.282160±0.000027和0.282316±0.000004,与文献报道的值在误差范围内相同(Xu et al.,2004)。 永平花岗岩中不同矿物的化学组成分析在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JEOL JXA-8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