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月牙儿》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历
老母亲的小说《月雅》再现了母亲和孩子如何一步一步地生活并成为妓女的过程。在这方面,许多批评人士认为,作者是下层阶级的人民,他们认为社会是黑暗的,妓女是通过黑暗来帮助遭受痛苦的人。当然老舍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下层市民的思想基础和创作主题指向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作者倾注于其中的深痛情感,这种情感对作品的选材、主题等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月牙儿》之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现代文学中同类题材的作品也正在于此。
一、 舒适和享受的生活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20世纪30年代前后写女人堕落和妓女生活一类题材的小说不胜枚举,如:《日出》(曹禺)、《啼笑因缘》(张恨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柏子》(沈从文)等。这类作品不仅写出了女性在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时的选择及心态,而且也从中透露出女人对男人、贞操、幸福观等不同的看法。在老舍的《月牙儿》中,我们读出了那种“别无选择”、“完全被迫”的无奈之感,“我”所走的每一条路似乎都是“死胡同”,残酷的现实像一把寒气逼人的利刃把“我”一步步逼到人生的悬崖边上。“我”知道那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可是已经无路可退,即使有改变的机会,“我”已倦于去寻觅。而在许子东的《一个故事的三种讲法——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在论及沈凤喜的堕落时许子东却认为:“作者怎么也不给堕落的女人一个‘别无选择’、‘完全被迫’的理由。”在《日出》中,陈白露等人在面对男人、面对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时也均表现出了与《月牙儿》中“我”不同的心态和选择过程,陈白露毕竟还有一个一直深爱着她的方达生可以和愿意挽救她。可以说,陈白露、沈凤喜(《啼笑因缘》)等人的选择是“自主”的。作为现代都市交际花和高级妓女的陈白露在她所居住的高级旅馆中所看到的是资产阶级的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这种“舒适”的生活方式的浸染锈蚀了她的灵魂,完全改变了她对贞操、幸福的看法。当昔日的情人方达生在高级旅馆中看到她并要求她嫁给他时,此时的陈白露已不是往日那个“天真可喜”喜欢读“日出”诗的竹筠了,所以她的回答是“我问你养得活我吗?”“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好衣服,我要玩,你难道听不明白?”也正是这样的生活观导致了沈凤喜的选择。张恨水在《啼笑因缘》第十一章的标题“竹战只攻心全局善败、钱魔能作祟彻夜无眠”就点明了这一点。沈凤喜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了充分的理由——金钱、富贵和享乐。“刘将军有些行动,虽然过粗一点,那正是为了爱我。哪个男子又不是如此呢?我若是和他开口,要个一万八千,决计不成问题,他是照办的。我今年十七岁,跟他十年也不算老,十年之内,我能够弄他多少钱!我一辈子都是财神了。想到这里,洋楼,汽车,珠宝,如花似锦的陈设,成群结队的佣人,都一幕一幕在眼面前过去。这些东西,并不是幻影,只要对刘将军说一声‘我愿嫁你’,一齐都来了。生在世上,这些适意的事情,多少人希望不到,为什么自己随便可以取得,倒不要呢?”在这些作品中,舒适和享乐的生活观念左右了主人公们的选择,使她们“主动”向其所看到的并轻易认可了的那种生活靠拢。而在《月牙儿》中,“我”的这种选择就没有这种“自主性”。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在一个小饭馆做“第二号”女招待,当“第一号”絮絮叨叨对“我”进行开导时,“你当咱们是低贱呢?闯开脸干呀,咱们也他妈的坐几天汽车!”这时“我”并不认同她的观点,而且“逼上气来”略带嘲讽地问她“你什么时候坐汽车?”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拿了一块另五分钱,我回家了”。在这里,老舍的意图是很明显的,他要表现的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人物的逼迫以及人物在面对这种逼迫时的无能无力。
在以上几部作品中,还有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月牙儿》与其他几部作品不同的叙事视角。整篇《月牙儿》是以第一人称主人公“我”的角度进行叙述的,这种叙事角度的运用,把作者推到了与读者同等的听众的位置,他和我们坐在一起共同倾听主人公讲述自己的悲苦。这种叙事角度“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现之差,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把主人公推向前台,使其直接面对读者,这样更容易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它容易给我们造成这样一种错觉:这是人物的“自叙传”,这些都是真的。具体到《月牙儿》就是:“我”为了生活而四处奔走,“我”是不得已才选择了那条连自己也不想选择的路。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叙事角度的局限,作者远离人物而同读者坐在同一位置上,这样就使作者轻易认可了主人公讲述的逻辑,而对其中千回百转的曲折缺少必要的论证。另一方面,老舍同20世纪30年代很多作家的创作意图一样,要表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对女性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摧残,这一创作动机也使他在文本中的一系列情节设置上容易忽略主人公在面对社会与生活时进行其他选择的可能性,而轻易认可了叙述者所作出的“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